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的重大改革措施。股改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市场基本功能不完善,市场主体行为扭曲,股市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特点。2005年4月开始的股改,旨在通过改变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割裂的机制,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各界对股改成效的评价都褒贬不一。股改完成后,2006年、2007年我国股市出现井喷,但2008年,我国股市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下跌行情。在股市上涨过程中,关于股改的评论几乎都是正面的,股改成为解决股市所有问题的良药;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关于股改的质疑又铺天盖地,股改成为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本文选取股市基本功能和股市投融资双方行为这两个角度,在对股改前后大量市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股改前后这两方面情况的比较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客观评价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股权分置改革在宏观层面,对股市基本功能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于股市基本功能的发挥。股改后短期内股市的剧烈波动由宏观经济、资金供求、市场炒作等多种因素造成。股权分置改革在微观层面,对投融资双方行为的影响是中性的。上市公司“圈钱”、“资金占用”等问题减少,但违规买卖股票、违规信息披露、“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较股改前突出;投资者仍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实力较弱。股改是为了促进股市的稳定发展。鉴于股改后,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股市稳定发展因素,本文最后从完善股票市场制度建设,加强对市场主体监管,提高“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等角度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