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叙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in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最广泛的层面上说,《论语》是一部研究得至为充分的儒家经典。事实上,在汗牛充栋的研究著作与研究论文中,关于《论语》的文学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从叙事角度加以切入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文从叙事着笔,将《论语》这部先秦儒家经典纳入人类叙事的历史长河,通过对它的分析与切割,力求揭开《论语》叙事的神秘面纱。文章分为序言、正文与结语三个部分。序言部分主要介绍20世纪以来《论语》的文学研究现状,指出先前的文学研究实际上已为叙事研究打开了视野。然后初步辨析经典与叙事的关系。先介绍对唐前叙事的传统见解,在纵向上将时间定格于唐前;再简单梳理现在已知的对唐前“经”与“子”的叙事解读,这是因为《论语》地位曾经历过在“经”“子”之间游走的过程;然后分析《论语》叙事解读的可能性,并提出之所以如此解读的缘由。正文部分共四章:第一章,《论语》的叙事分类。基于本文对《论语》的叙事切入视点以及前此对《论语》的多种分类方式,文章拟将《论语》分作三大类,即“子曰”式与描述式,无故事有互动式,有故事有情节式,以此带动对文本的叙事剖析。第二章,《论语》的叙事空间。本章主要分析《论语》的空间呈现,从天与天下两个维度谈其非实用空间,又从地理大空间与场景小空间两个维度谈其实用空间。第三章,《论语》的叙事时间。本章主要分析《论语》的时间呈现,从个体对生存的追问探讨其个体感性时间,又从对历史时间的追述探讨其历史进程时间。第四章,《论语》的叙事逻辑。本章主要从形式与内容两个维度讨论《论语》表面紊乱与内里整齐的逻辑关系。结语部分主要揭示了《论语》的叙事意义乃为教育叙事之雏形,点明其在中国教育叙事史上的重要地位。阐释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启示来今之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比较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老舍的《月牙儿》和杜衡的《人与女人》这三个同样讲述有关女性堕落的文本,论证欢场书写中的性别立场问题。《月牙儿》中关于女性堕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然而社会不平衡现象严重,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三农”问题突显,成为制约全局的关
名字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符号。名字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名字会影响个体自我期望和自我认知(Erwin & Calev,1984);会影响对个人外表吸引力的知觉(Garw
自由心证制度在赋予法官心证自由的同时也埋下了法官滥用权力的种子。心证公开作为现代自由心证的基本特征是传统自由心证向现代自由心证发展的必然要求。心证公开不仅是理论
近来,海盗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视野中,越来越猖獗的海盗活动,无疑使本来就处于低迷期的国际航运业雪上加霜。目前海盗对劫掠船舶、抢夺货物的传统做法不再热
近年来,我国银信合作理财市场的发展极为迅猛,而研究银信合作“保底”理财中的法律问题,对于讨论信托制度在中国的适应性问题是相对具体、可比较的切入点。法学界中对于信托
逆向物流是闭环供应链上一个特殊的环节,它与传统供应链反向,是一种包含了产品返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加工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在市场经
唐代时期,儒释道三教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再加上唐代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唐代统治者对佛道的提倡,唐代社会形成了一股信仰佛道的风气。妇女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案件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种种纠纷不仅侵害了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
对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全盘西化"现象,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为此类现代知识分子"看看病",把他们的病症一一呈现给读者,其中对崇洋媚外心理的揭示,以幽默、讽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