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妇女的佛道信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时期,儒释道三教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再加上唐代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唐代统治者对佛道的提倡,唐代社会形成了一股信仰佛道的风气。妇女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大量的妇女成为佛道信仰者。由于妇女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唐代妇女的宗教信仰主要集中在佛道二教,所以笔者以唐代妇女的佛道信仰为研究对象。本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唐代这一时期总体的妇女佛道信仰率和各皇帝统治时期的佛道信仰率,以及唐代妇女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率分别做了统计,并以以上数据为依托进行了分析。对妇女信奉佛道的具体原因、具体形式以及这些信奉佛道妇女的社会阶层和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介绍,尽量让唐代妇女的信仰意识更加细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以加深人们对唐代妇女的认识,对当时社会大环境的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唐代妇女信奉佛道的具体原因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失去亲人,又主要以丧夫为主;祈求福佑,皈依法门;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希望通过信仰佛道求得康复;天性生知,夙植胜因;家庭熏陶,皈依教门;看破红尘,笃信宗教;老年自适,打发时间;追求彼岸,以垂不朽;求子,以延续香火;生活贫苦,以求安身度日;追求自由生活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原因等。唐代信仰佛道妇女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大致上可以划分为皇室妇女、宫女、官僚士大夫家庭妇女以及普通妇女。而她们信奉佛道的具体形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焚香诵经;斋戒吃素;施舍钱财;抄写经文、绘制佛像;营建佛寺、道观;建造佛像、经幢;为自己取法号或带有佛道标志的讳号;接受佛道戒律;蓄养僧尼;为佛道舍身;以及死后从教而葬等。经过儒释道三教的融合,佛道二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靠近。同时,如此之多的妇女信奉佛道,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儒家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量妇女崇信佛道也为佛道二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出家妇女可以授田但不用缴纳赋税,所以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就与普通百姓争夺了田产,与国家争夺了劳动力,减少了国家的税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佛道二教也奴化了教徒们的思想,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他文献
<正> 大千世界之上,芸芸众生之中,人类与蛇类都经历了地球冰川期的考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求生存、图发展,终于一块来到了今天这个世界,尽管两者种属不同、所处地位各异,但
本论文主要论述老年人行为与产品设计的关系,通过对老年人行为的分析与比较,选择其中对产品设计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研究。用户行为由主体、环境、物品、信息等要素构
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在深刻的现实主义意味之外具有深刻的生命哲学意蕴,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揭示个体荒诞生存的存在主义文化意味和推崇个体自然生存的庄禅文化意
本文比较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老舍的《月牙儿》和杜衡的《人与女人》这三个同样讲述有关女性堕落的文本,论证欢场书写中的性别立场问题。《月牙儿》中关于女性堕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然而社会不平衡现象严重,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三农”问题突显,成为制约全局的关
名字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符号。名字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名字会影响个体自我期望和自我认知(Erwin & Calev,1984);会影响对个人外表吸引力的知觉(Garw
自由心证制度在赋予法官心证自由的同时也埋下了法官滥用权力的种子。心证公开作为现代自由心证的基本特征是传统自由心证向现代自由心证发展的必然要求。心证公开不仅是理论
近来,海盗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视野中,越来越猖獗的海盗活动,无疑使本来就处于低迷期的国际航运业雪上加霜。目前海盗对劫掠船舶、抢夺货物的传统做法不再热
近年来,我国银信合作理财市场的发展极为迅猛,而研究银信合作“保底”理财中的法律问题,对于讨论信托制度在中国的适应性问题是相对具体、可比较的切入点。法学界中对于信托
逆向物流是闭环供应链上一个特殊的环节,它与传统供应链反向,是一种包含了产品返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加工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在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