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学科本位走向问题本位、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从脱离生活到回归社会,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趋向,课程设计也是如此。就目前我国各职业院校的实践而言,项目课程改革引领着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并为大多数职业院校所接受和认可。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理解、定位的偏差,项目课程的实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样就陷入了一个两难困境,即,找到了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但却始终停留在这个突破口。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到项目活动设计层面,才能真正使项目课程发挥最大效用。无论对于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建构主义知识论、情境学习论、活动理论、探究学习理论等都是近年来最受追捧的理论,它们都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奠基石,其中也不乏项目活动的思想精髓。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项目活动”凝聚着多种先进理念的思想精华。于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探求更为具体的、对实践中的设计行为更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并从实际案例中提取出有效的设计要素和步骤,还对每个要素(学习支架、任务书、活动过程、产品)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如何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架、如何设计任务书、如何设计活动过程和如何展示产品这四个项目活动设计的关键步骤进行重点讨论,务求使项目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落地”。因此,本文就上述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释。第一章,导言。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缘起,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本研究对相关概念的见解、界定,并对项目活动设计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交代了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项目活动设计的理论框架。基于目前项目活动设计的实践及其误区,以及国内外研究者围绕“项目”展开的众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笔者首先整理、分析了项目活动设计的理念转变,即从“教学活动”到“项目活动”、从“个体活动”到“共同活动”、从“知识活动、技能活动”到“活动综合体”,并借鉴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情境理论的有关观点,总结、概括了项目活动设计理念转变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即,项目课程改革及其实施造就了“教学单元”与“项目活动”的分野、“勉强”向“学习”的过渡,也愈加凸显了学习的情境本质,学习者只有在共同活动中才能实现身份转变和意义重构。其次,笔者还考察了我国职业教育目标与项目活动设计的关系,试图说明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目标的项目活动设计能激励学习者开展活动和探究。第三章,项目活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在立足于项目活动设计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笔者综合考虑了各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和已有的文献研究,论述了项目活动系统的四个主要构成要素,即学习支架、任务书、活动过程和产品。并对每个要素的内涵、特征和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叙述的同时加入各专业(主要是药学专业)的实例,指明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和意义取向。其中,任务书是“用来帮助确立学习意义和心向的、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的、主要以结构化表格(或图表)形式呈现的文字材料。”其显性功能在于引发、引导、维持整个学习过程,其隐性功能在于创造“对话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项目活动结束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服务类产品或生产性产品。这种活动的结果性、产品性,有助于学习者描述、发展、加强他们对学科、对职业、对其自身的了解。第四章,项目活动设计的关键步骤——以《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在对项目活动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之后,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项目活动设计的关键步骤,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认为,项目课程设计应重视以下注意事项。即,通过建立“问题表”和“问题网”来判断学生所处的发展区;为实践知识提供情景型支架,为理论知识提供示范型支架,为拓展知识提供问题型支架;设计任务书,要求学生清晰地进行书面(或)口头陈述;设计“执行性活动”与“教学性活动”、“操作式项目”与“探究式项目”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活动过程;展示产品,允许学生创新和改进。最终形成完整可行的项目活动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