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颅咽管瘤(CPs)起源于垂体颅咽管胚胎残存细胞,好发于垂体前上方边缘,肿瘤内层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颅咽管瘤可起源于三脑室,以及垂体、垂体柄、下丘脑等重要解剖结构。鉴于其解剖学位置的考虑,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柄、垂体、视交叉等重要结构,手术风险极大。术后往往并发下丘脑损伤,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电解质紊乱、肥胖、高热或低体温等。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对下丘脑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动物试验或临床病例研究,尤其是对颅咽管瘤患者手术后下丘脑损伤血清蛋白组学研究较为少见。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颅咽管瘤手术后下丘脑损伤应用iTRAQ标记进行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并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最后候选标志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5例患者血清样本及5例正常健康自愿者血清样本。试验分5例术前样本、5例手术后第一次取样样本、5例手术后第二次取样样本及5例正常健康对照样本,依次定义为A组、B组、C组和D组。应用iTRAQ标记LC-MS/MS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一次采血血清样本,手术后第二次采血血清样本及健康对照血清样本之间的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原始LC-MS/MS质谱数据采用分析软件ProteomeDiscoverer进行数据库检索,应用Blast2GO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注释分析,并按照过滤参数FDR<0.01。样本间数据差异对比分析结果采用T-test统计方法进行分析(P<0.05)。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1、GO和KEGG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及Hierarchical Clustering层次聚类分析;2、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iTRAQ标记LC-MS/MS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各组血清样本蛋白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此次质谱检测共鉴定到960种蛋白。其中D组与A组相比表达上升的蛋白有110个,下调有116个;B组与A组相比上调120个蛋白,下降的差异蛋白有90个;C组与B组相比上调差异表达蛋白有71个,表达下降的蛋白有71个。将各组差异表达蛋白经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蛋白的功能主要是偶联,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节,结构性分子活性和转运活性;主要参与了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应激反应和生物过程调控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对组间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进行动态分析并结合5例纳入患者的病史情况及病情变化,筛选出以下几个候选蛋白基因:COL1A1、COL1A2、NUCB1、RPS18、CCDC81、ANGPTL8、LSAMP、Leptin、APOA4、CBLN2、CA1等可能与手术后下丘脑功能变化有关。最终将筛选出的候选标志蛋白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明确其通路网络及蛋白互作树图等,为下一步试验提供理论性支撑。结论:应用iTRAQ标记LC-MS/MS血清蛋白质质谱在术前术后筛选出颅咽管瘤患者血清中的候选标志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GO与KEEG分析候选的血清蛋白在通路中的地位,并建立分类树模型。最终该组候选蛋白质中CA1可能与术后电解质紊乱有很大相关性,Leptin、NUCB1蛋白质表达的下降有可能与患者术后肥胖或体重增加相关,LSAMP蛋白有可能与下丘脑情绪调节和精神障碍有关。该研究提供了预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新的蛋白因子,并同时为调节电解质紊乱、肥胖控制、体温维持、尿崩等提供了新的蛋白靶点,为下一步试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