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模式一直是经济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企业出口的微观动因更是成为了国际贸易理论近些年来的一个热门议题。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均假定企业具有同质性,虽然这样便于研究,但与近些年来国际贸易活动中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不符。即与同一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的如生产率、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等诸多多样性现象不符。由此,以微观企业为视角来研究贸易模式的新-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打破了企业同质性的假设,引入了企业异质性,并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角度探求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以及全球组织生产选择。新-新贸易理论对当前贸易模式给予了足够的解释,成为了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热点。然而,新-新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发达国家情景上的,是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尚不确定。其次,新-新贸易理论将企业异质性主要归因于生产率异质性,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制度因素对出口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并结合中国企业的现实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发现新-新贸易理论的原假设条件与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形并不相符,其结论也有所偏离。更有意思的是,国内有关学者(李春顶等)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各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着“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反而低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因此,本文认为生产率异质性并不是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因素,至少不是主要因素。进一步地,本文引入企业规模,人力资本,企业性质等异质性因素,研究多维度异质性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本文实证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是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该库收录了1999年-2009年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所有工业企业的企业数据。由于江苏省是我国的出口大省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发达的省份之一,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本文选取了江苏省1999-2009年的具有代表性的6个细分行业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首先,本文检验了生产率异质性是否是江苏省企业出口的唯一异质性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行业之间普遍出现了“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这意味着生产率差异并不能代表中国企业异质性的全部。接下来本文检验了江苏省企业的多维度异质性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人力资本和企业生产率等多维度异质性对江苏省企业是否选择出口具有解释力,而且其解释力胜过单一的生产率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