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作为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活动之一,在当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其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推进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和员工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推动公共服务质量改善,从而提高公众满意度与单位的整体形象。公用事业单位主要涉足于教育、医疗、市政等领域,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公用事业服务的职责,其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影响组织履行职责及履职程度的重要因素。然而,长期存在的公用服务垄断模式消磨了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员工缺乏改进服务的动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迫切需要得到提升。当前我国公用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理论与实践均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不够成熟,实践开展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所构建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严重影响了其绩效考核活动的持续推进。就外部环境而言,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公民意识日益觉醒,公众对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优化公用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成为增进组织绩效、促进组织自身发展、应对公众满意需求的现实需要。本文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背景,对我国公用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原因予以详细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公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基础理论,论述公用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内涵、价值、结构与功能。第二部分则根据我国公用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现实情况,指出考核过程中由于受到理念偏差、内外部环境、体系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存在着目标不明、主体单一、指标不科学、方法落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第三部分以前面两部分的内容为基础,设计出一整套涵盖考核理念、主体、指标、程序、方法、机制等方面内容在内的、科学的、符合公用事业单位实际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以期能够指导与促进我国公用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