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行为和运动状态监测的汽车动力学特性初步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相关的学科,它包括纵向动力学、操纵动力学和行驶动力学三个方面的内容。驾驶行为和汽车运动状态信息的监测是汽车动力学研究和设计的基本问题,也是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实现的必要条件。   汽车的运动状态主要取决于驾驶员对汽车的操纵行为,本文基于驾驶行为和汽车运动的监测开展汽车动力学相关特性的初步研究。   针对驾驶员操纵行为和汽车运动状态信息的分类,利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惯性传感器、GPS(GlobalPosition System)设计了驾驶行为和汽车运动状态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驾驶员操纵动作的感知、汽车6自由度运动状态参数和汽车运行车速的实时监测。并从传感器的布置和六面体的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测量汽车6自由度运动状态参数的微惯性测量单元(Micro InertialMeasuremem Unit,简写为MIMU)的设计方法。同时设计了传感器的标定系统,开展了传感器的标定工作。   对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汽车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汽车纵向动力学分析,可以看出驾驶员对油门踏板、制动踏板、离合器踏板和变速杆的操纵会引起汽车纵向运动车速和加速度的变化;并且进一步对汽车纵向运动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汽车在纵向加速和制动过程中,还会引起车轮载荷的变化;建立了包括悬架在内的汽车制动动态垂直载荷数学模型。针对驾驶员转向行为,建立了汽车操纵动力学的二自由度和三自由度模型,并在二自由度汽车操纵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操纵逆动力学模型(方向盘转角识别模型)。   搭建了驾驶行为和汽车运动状态监测系统的车载试验平台,开展了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驾驶员操纵动作的感知能够很好的跟随汽车运动状态的变化,并且对制动踏板、离合器踏板和变速杆的感知效果较好,充分说明了驾驶行为和汽车运动状态信息监测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用实车试验数据验证了二自由度操纵动力学模型和方向盘转角识别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也说明了角速度陀螺测量方向盘转角的准确性。   结合试验用车,开展了汽车动力学相关特性的仿真分析。根据整车制动时的汽车动力学数学模型,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仿真模型,进行了汽车制动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汽车制动时,前轮载荷显著增加,后轮载荷显著减少。基于ADAMS/CAR软件建立了实车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实车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对该车在不同方向盘角速度下的汽车的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汽车在小的方向盘角速度(即缓慢转弯)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隧道是交通建设的重要构筑物之一,能有效地克服地形阻碍,减少交通建设里程。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川,隧道长度也随着增加,为减少建设年限,提高掘进效率,往往需要两个以上的掘进头
煤矿井下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复杂的矿井动力现象之一,它的发生往往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大部分在揭煤时发生,因此揭煤突出是最主要的突出
张拉整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可靠性高、力学性能优良等优点,在建筑、移动机器人、可展天线、伸展臂等领域都得以应用,现已成为空间结构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Michelle螺旋理论为基础,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一种空间张拉整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判定、刚度分析、最小质量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基于Michelle螺旋理论和分形理论,本文建立了平面、空间两种Michelle张拉整
火箭是航天工程中重要的载体,在多级火箭分离过程中,为避免脱离火箭对上一级火箭的影响,火箭每级之间要设计分离导向装置。在分离过程中,导向装置能够为脱离级火箭提供相对的
本文采用机械回收法预富集、化学浸出以及电沉积回收相结合的工艺对电子废弃物中的废旧电路板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重点是高效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首先利用硝酸
分级破碎机以其功能独特、结构简单及性能优越等优点而受到重视与青睐。目前新型分级破碎机有英国矿山发展公司生产的MMD破碎机、德国KRUPP公司生产的双齿辊破碎机、国内煤科
煤矿中因为底板巷道的影响而造成上覆煤层无法开采,继而导致煤炭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如何在不破坏底板巷道以保证其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上覆煤层跨巷回采,是当前资源衰
煤炭自燃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给我国造成了多达数百亿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作为我国煤炭行业主要灾害之一的煤炭自燃,给我国造成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毁坏了我
石墨是一种高能晶体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在新材料的制备与特殊材料的研发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石墨浮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高磨矿解离环节的效率
本文研究点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的快速算法,共分六章。第一章回顾了弹流动力润滑的发展史,重点对点接触EHL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流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提出了本文研究与选题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章介绍了等温点接触EHL的基本方程,并详细介绍了本文算法的研究基础——复合直接迭代法。第三章提出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求解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直接迭代算法——带状算法,通过大量算例,证明了新算法的可行性、正确性与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