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引入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将患者信息从入院到诊疗到随访全方位详细系统全程监控,高效获取患者诊疗信息,为我国宫颈癌筛查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信息资源。第二,通过细胞学、组织学双染技术进行疾病分流,更准确地对疾病发生发展做出判断,提高国家及患者诊疗经济效益,避免过度医疗及资源浪费。第三,探索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生发展基因变化,寻找新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建立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将整个医疗过程录入大数据系统,完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引入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将患者信息从入院到诊疗到随访全方位详细系统全程监控,高效获取患者诊疗信息,为我国宫颈癌筛查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信息资源。第二,通过细胞学、组织学双染技术进行疾病分流,更准确地对疾病发生发展做出判断,提高国家及患者诊疗经济效益,避免过度医疗及资源浪费。第三,探索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生发展基因变化,寻找新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建立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将整个医疗过程录入大数据系统,完成患者病历数据采集,随访,分析,远程会诊等功能。收集临床宫颈脱落细胞,同时行TCT,hrHPV检测,结合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剩余宫颈上皮脱落细胞标本进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对比细胞学p16/Ki-67双染检测和hrHPV对CIN2级及以上病变的诊断效能;收集宫颈组织学标本,进行p16/Ki-67组织学双染,比较组织学p16/Ki-67双染结果与病理的符合度。收集宫颈癌样本进行显微切割,收集同一组织不同程度病变,提取DNA进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进行错义突变、拷贝数变异,高频突变、易感、驱动基因以及克隆分析,以明确宫颈不同病变程度成份之间的关系。结果:细胞学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大致成正比,符合度高于hrHPV检测(p=0.6963);双染检出 CIN2+的特异度(57%vs.15.8%,p=0.0014),总体符合率(67.7%vs.38%,p=0.0058),阳性预测值(46.2%vs.30.4%,p=0.2829),阴性预测值(97%vs.90%,p=0.4958)和 kappa 系数(0.395 vs.0.068)均优于hrHPV检测,可减少29.7%阴道镜分流;组织学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大致成正比。最终我们选则了 22例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我们发现这些样本中有大量独有的拷贝数变异以及体细胞SNV,同时在患者的LSIL、HSIL及CC细胞中,也存在大量的共有体细胞拷贝数变异和错义SNV(包括SNV,插入缺失)。结论:医疗全程管理体系可便于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远程会诊,提高基层医疗诊断水平。细胞学p16/Ki-67双染是一个较好的宫颈癌筛查分流手段,可提高CIN2+检出效能,降低误诊率及过度治疗。组织学p16/Ki-67双染是一组良好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辅助宫颈病变的诊断。不同患者宫颈病变具有明显的肿瘤异质性,同一患者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有相似突变频谱,但一个宫颈上不同程度病变并非总由同一来源LSIL逐渐过渡而来。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Liddle综合征上皮钠通道基因新致病突变的鉴定及临床研究研究背景:Liddle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高血压病,由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基因致病突变所致。临床上常表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低醛固酮和低肾素水平。高血压发病较早,多在儿童期内发病。由于临床表型异质性明显,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基因检测为Liddle
背景:肌炎特异性抗体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合并快速进展性肺间质纤维化(rapid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P-ILD)的 IIM 患者死亡率高,预后较差。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
第一部分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究乳腺癌骨转移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背景:相对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而言,乳腺癌患者生存期较长,骨转移事件的发生在罹患乳腺癌的患者中也尤为常见,并可诱发多种骨骼相关事件致使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探究乳腺癌骨转移进程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调控网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目的:应用全基因表达谱结合EMT和BMP相关基因探究乳腺癌转移过程中差异基因表达特点。建立伴发骨转移的乳腺癌ceRNA网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是当前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一级预防对于减轻脑卒中造成的沉重健康负担至关重要。采用可靠的风险评估工具,准确识别人群中的高危个体,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关键环节。目前,基于性别、年龄、血压及降压药治疗、是否吸烟、是否患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构建的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脑卒中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
背景与目的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应用于心脏介入领域已有30余年历史,相关研究显示TRA具有较大优势,是该领域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的一种有效替代手段。尽管近年来TRA在外周介入领域应用有所增多,但国内很多医疗机构尚未开展这一技术。为了其在国内的进一步推广,有必要对其优劣性进行再评估,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TRA行
第一部分能谱CT对喉和下咽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研究目的:评价能谱CT参数对喉和下咽鳞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85例喉和下咽鳞癌患者的113枚淋巴结(转移组65枚,非转移组48枚),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能谱CT扫描,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鳞癌。利用能谱CT后处理软件获得碘基物质浓度(IC)、水基物质浓度(WC)及能谱曲
第一部分X-连锁显性低磷血症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队列研究[研究目的]X-连锁显性低磷血症(X-linked hypophosphatemia,XLH)是最常见的一类遗传性低磷血症,是由于PHEX基因突变所致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代谢障碍引起的肾脏磷酸盐消耗性疾病。除外骨骼矿化不良的表现,该病常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并与疾病不良预
第一部分 延伸野调强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目的:评价延伸野调强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当中的临床疗效与毒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接受延伸野调强放疗,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外照射放疗剂量为95%PCTV45-50.4Gy/25-28次,阳性淋巴结
腹腔镜辅助剪裁式胃次全切除术治疗胃中部癌的可行性研究[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可能会造成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相对于胃癌的其他术式手术难度大。95%次全胃切除术后残留的少量胃组织与全胃切除相比没有明显的营养益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改良了腹腔镜次全胃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将其称为腹腔镜辅助剪裁式的次全胃切除术(LaTSG)。我们旨在评估与LaTG相比,LaTSG在中晚期中度胃癌患者中的可
[目的]探讨KNTC1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使用包括46例患者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癌旁移行上皮组织以及13例其他患者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膀胱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NTC1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KNTC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病例各种临床特征之间及总生存的相关性。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EJ和T24膀胱癌细胞系KNTC1表达,通过MTT实验检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