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碳、氮代谢特征比较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大面积推广应用高产高蛋白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不同早稻品种(组合)(株两优99、湘早籼29、湘丰早119、湘早143、金优402、湘早籼24)和晚稻品种(组合)(威优644、金优207、培两优210、汕优46、新香优80、湘晚籼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他们在高蛋白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条件下其功能叶和籽粒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叶片、茎鞘、籽粒和糙米中全氮与蛋白氮含量以及水稻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的差异。所得结果如下: 1.早稻品种湘早143、湘早籼29、湘早籼24,晚稻品种金优207、新香优80、培两优210其产量构成因素(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千粒重、穗长)和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要优于其他各供试品种(组合)。因而,以上品种产量较高,早稻大田实际产量湘早143、湘早籼29和湘早籼24,分别比产量最低的株两优99高33.13%,26.55%和24.46%;晚稻品种金优207、新香优80、培两优210比分别比产量最低的汕优46高15.66%,8.34%和9.69%。 2.早稻品种(组合)中湘早143、湘早籼29和金优402其功能叶和籽粒中ADPG-ppase、SPS活性较强;晚稻品种(组合)中金优207、培两优210和新香优80其功能叶和籽粒中ADPG-ppase、SPS酶活性较强,且各与品种(组合)相比差异明显。说明以上这些品种(组合)合成蔗糖的能力以及在水稻生殖生长后期促进蔗糖向籽粒转运的能力较强,从而有利于籽粒中其他代谢物质的合成,也进一步从生理生化的角度说明以上这些品种(组合)碳代谢能力强,适合作高产品种推广应用。 3.早稻品种(组合)中湘早籼29和湘早籼24其叶片和茎鞘中全N、蛋白N含量、水稻后期蛋白N的减少量均高于其他早稻品种(组合);晚稻品种中培两优210、新香优80和金优207其叶片和茎鞘中全N、蛋白N含量、水稻后期蛋白N的减少量都高于其他晚稻品种,说明这些水稻品种(组合)对氮素的积累和转运能力较强,有利于高蛋白的形成。 4.早稻品种湘早籼29与湘早籼24,晚稻品种培两优210,新香优80,金优207其糙米中全N、蛋白N含量,蛋白质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组合),湘早籼29与湘早籼24其蛋白氮含量比最低的湘早143分别高35.10%,23.73%,蛋白质产量比最低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源糖调节不同碳氮比对烤烟生理特性和烟叶成分的影响,以及一定碳氮比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对烤烟生理特性和烤后烟叶成分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水培条件下,和对照相比,C/N比小于0.5时不同处理明显促进烤烟生长,增加烟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在C/N比小于0.5时,随C/N比的升高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但当C/N高于0.5
本文选择了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分析其土壤性质和水力学参数,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研究了硝态氮在土壤中的运移机理,并利用染色法和CT扫描的方法分析
本课题在对水稻早稻节水灌溉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在河南省开封市惠北水利科学试验站田间条件下,采取裂区试验,进行节水灌溉方式下密度、氮肥施用量和不同的节水方式对早稻水肥利用研究及ORYZA2000的应用。主处理为水处理(W1:间歇灌(土水势低于-30kPa时灌水)、W2:雨养),副处理为氮肥处理(N1:225 kgN/hm~2、N2:300 kgN/hm~2),副副处理为密度处理(D1:行间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