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大面积推广应用高产高蛋白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不同早稻品种(组合)(株两优99、湘早籼29、湘丰早119、湘早143、金优402、湘早籼24)和晚稻品种(组合)(威优644、金优207、培两优210、汕优46、新香优80、湘晚籼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他们在高蛋白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条件下其功能叶和籽粒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叶片、茎鞘、籽粒和糙米中全氮与蛋白氮含量以及水稻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的差异。所得结果如下: 1.早稻品种湘早143、湘早籼29、湘早籼24,晚稻品种金优207、新香优80、培两优210其产量构成因素(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千粒重、穗长)和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要优于其他各供试品种(组合)。因而,以上品种产量较高,早稻大田实际产量湘早143、湘早籼29和湘早籼24,分别比产量最低的株两优99高33.13%,26.55%和24.46%;晚稻品种金优207、新香优80、培两优210比分别比产量最低的汕优46高15.66%,8.34%和9.69%。 2.早稻品种(组合)中湘早143、湘早籼29和金优402其功能叶和籽粒中ADPG-ppase、SPS活性较强;晚稻品种(组合)中金优207、培两优210和新香优80其功能叶和籽粒中ADPG-ppase、SPS酶活性较强,且各与品种(组合)相比差异明显。说明以上这些品种(组合)合成蔗糖的能力以及在水稻生殖生长后期促进蔗糖向籽粒转运的能力较强,从而有利于籽粒中其他代谢物质的合成,也进一步从生理生化的角度说明以上这些品种(组合)碳代谢能力强,适合作高产品种推广应用。 3.早稻品种(组合)中湘早籼29和湘早籼24其叶片和茎鞘中全N、蛋白N含量、水稻后期蛋白N的减少量均高于其他早稻品种(组合);晚稻品种中培两优210、新香优80和金优207其叶片和茎鞘中全N、蛋白N含量、水稻后期蛋白N的减少量都高于其他晚稻品种,说明这些水稻品种(组合)对氮素的积累和转运能力较强,有利于高蛋白的形成。 4.早稻品种湘早籼29与湘早籼24,晚稻品种培两优210,新香优80,金优207其糙米中全N、蛋白N含量,蛋白质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组合),湘早籼29与湘早籼24其蛋白氮含量比最低的湘早143分别高35.10%,23.73%,蛋白质产量比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