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含量及热处理工艺对Mg-Al-Zn镁合金堆焊层组织性能影响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于低碳环保材料的发展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而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化学活性高及易氧化等特点,使得镁合金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腐蚀、磨损、划伤及裂纹等表面损伤,以堆焊为代表的表面熔覆技术,能够有效地修复镁合金材料表面受损的部分,一般来说,修复后的局部性能会影响材料的整体性能,因此提升修复后材料的局部性能十分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在不改变基材及堆焊技术的前提下,优化焊丝成分及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是改善焊后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Mg-Al-Zn(AZ系)镁合金焊丝为基础,通过改变主合金元素含量及添加Y、Gd、Ce等稀土元素的方式对焊丝进行稀土合金化设计,使用不同成分的焊丝进行表面堆焊,考察主合金元素含量、焊后热处理工艺以及稀土元素添加等对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各合金元素及焊后热处理的作用机理,以获得比较理想的AZ焊丝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制度,改善焊后堆焊层的耐磨性与耐蚀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主合金元素Al、Zn、Mn的含量对Mg-Al-Zn系镁合金焊丝焊后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焊后热处理工艺对Mg-Al-Zn系镁合金焊丝焊后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3)稀土元素Y、Ce、Gd对Mg-Al-Zn系镁合金焊丝焊后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在本实验的成分范围内,随着Al元素含量由3%增加至9%,堆焊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逐渐提高。当Al元素含量为9%时,其宏观硬度最高,为69.0HV,25N载荷下的磨损率最低,为2.14×10-2mm3/m。(2)随着Zn元素含量由0%增加至2%,堆焊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逐渐提高,当Zn元素含量为2%时,其宏观硬度最高,为72.1HV,25N载荷下的磨损率最低,为1.80× 10-2mm3/m。(3)Mn元素的添加对堆焊层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不同Mn元素含量的堆焊层的硬度约为70.0HV,25N载荷下的磨损率约为2.10×10-2mm3/m。(4)焊后热处理(T4、T6)可显著提高堆焊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其中,在200℃时效24h后(T6),堆焊层的耐磨性最佳,其磨损率(100N)由原始状态的4.26× 10-2mm3/m降低至3.49×10-2mm3/m。(5)Y元素的添加提高了堆焊合金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随着Y元素含量由0%增加至2%,堆焊层的硬度由69.0HV逐渐降低至51.7HV。耐磨性能逐渐提高,磨损率由4.26×10-2 mm3/m逐渐降低至3.02×10-2 mm3/m。经过4d的浸泡腐蚀实验后,Y元素含量为1%时堆焊层的耐腐蚀性能最佳,与未添加稀土元素的堆焊层相比其总腐蚀速率由2.98 mg·d-1·cm-2降低至0.148 mg·d-1·cm-2。(6)Gd元素的添加提高了堆焊合金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添加了 0.5%Gd元素后,堆焊层耐磨性能最佳,此时其磨损率仅为2.74×10-2 mm3/m。Gd元素含量为1%时堆焊层的耐腐蚀性能最佳,其浸泡腐蚀速率为0.209 mg·d-1·cm-2。(7)当Ce元素含量为1.5%时,堆焊层金属的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均较为良好,此时其硬度为63.7HV,磨损率最低,为3.12×1 0-2 mm3/m,总腐蚀速率最低,为0.215 mg·d-1·cm-2。(8)对比稀土元素Y、Gd、Ce添加对堆焊层性能的影响,添加了 0.5%Gd元素的焊丝焊后堆焊层的耐磨性能最佳,与传统AZ91焊丝相比磨损率降低了 35.7%。添加了 1%Y元素堆焊层耐腐蚀性能最佳,与传统AZ91焊丝相比浸泡腐蚀速率降低了 95.0%。
其他文献
宝钢自1985年9月投产后,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厂拔地而起,3号连铸机是2004年为生产厚板而建造的。本文正是为了解决宝钢的3号连铸机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而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产品是微合金类的钢种。该类微合金钢非常容易出现角部靠近窄面的横裂纹缺陷,为此探索一种新型的控制工艺来减少此类缺陷发生很有必要。为减少厚板连铸坯边裂缺陷发生率,结合现场进行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整
铜电子浆料具有价格低廉、导电性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研究了SiO2、SiO2:B2O3:Ca O=8:1:1、SiO2:B2O3=4:1、SiO2:B2O3=3:2玻璃体系对预处理铜粉包覆效果的影响。采用改变溶剂比例、p H值和CTAB浓度的方法对铜粉表面Zeta电位进行调节,进而研究了不同包覆温度、包覆时间、SiO2加入量和CTAB浓度对SiO2包覆铜粉的影响。将SiO2包覆铜粉制备
7050铝合金凭借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轨道交通等领域,搅拌摩擦焊技术是其常用的焊接技术。然而由于热和机械搅拌的作用,搅拌摩擦焊接头具有明显的微观组织不均匀性,导致接头各个区域力学性能相差悬殊,这种不均匀性对接头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焊接接头的组织不均匀性进行研究,并探讨适当的解决方法。进行了6种焊接参数的搅拌摩擦焊接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
腐蚀是金属材料生产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有机涂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防腐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国防建设、海洋和极地的探索开发,更多恶劣复杂腐蚀环境对防腐涂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有机涂层在这些环境下极易失效。本论文在分析总结了高性能涂层的设计思路后,针对涂层在超低温下力学和腐蚀失效问题,对涂层在超低温下失效的条件和形式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利用石墨烯大幅度提升了涂层的超低温稳定性。之后又针对涂层长效
在钨极氩弧焊(Gas tungsten arc welding,GTAW)中引入过程传感与质量监控机制有利于提高该焊接方法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有关GTAW过程状态、成形形貌或焊接缺欠等的信息传感与控制研究已有很多,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重点或监测对象为熔池或者电弧,填充金属的介入对该过程的影响往往被忽略。为此,文中针对填丝GTAW过程提出了一种以填充金属为探测极的电信号传感法,即探极传感法,基于此,探
目前,无取向硅钢的产量占我国电工钢产量的80%~90%。中低牌号硅钢在无取向硅钢中占比很大。高磁感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制作高效电机的铁芯材料,可有效提高电机效率,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由于中低牌号硅钢的生产厂家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迫切需要实现高磁感化。所以,研发低成本、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制造技术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开展0.3%Si无取向硅钢的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揭示其对材料的组织、织构以及
镍基合金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在能源化工及海洋开发等领域的腐蚀防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利用堆焊技术将镍基合金熔敷在设备基体上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护手段。在堆焊过程中,较低稀释率的熔敷层有助于获得更好的耐腐蚀性能。CMT堆焊技术可以实现高熔敷效率和低稀释率的堆焊,但在堆焊镍基合金时,也会由于流动性较差导致堆焊成形不良等问题。利用TIG-CMT复合热源进行堆焊则可以在保持CMT堆焊特点的同时改善堆焊
钛铝合金具有耐高温,低密度的优点,可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等部件。但是由于钛铝合金含有脆性相,因此塑韧性极差,难以制备复杂结构件。而增材制造是一种近净成形的制造技术,可以直接生产零部件,减少了后续机加工的问题。目前对于钛铝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主要为粉末增材制造,而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在钛铝增材制造的研究较少,这是由于钛铝合金的脆性造成了其难以拉拔成焊丝。因此,本文采用双丝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
近年来,DP(Dual-Phase,双相)钢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结构件的构造,以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然而连接DP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存在不均匀性,导致焊接接头各区域力学性能相差悬殊。这种不均匀性势必会对其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焊接接头的不均匀性进行研究,探究产生力学性能差异的真正原因。通过焊接接头硬度试验,常规拉伸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与传统铝合金相比,铝基非晶合金的性能虽然有极大提高,但是耐热性极差,容易晶化。因而,研发新型铝基非晶材料,进一步提高铝基非晶材料的强度、硬度与热稳定性,才能够更好的拓展铝合金材料的应用领域。本论文以Al-Y-Co-Fe-Ni为基础研究体系,通过添加过渡金属元素(TM):Zr、V、Nb、Cr、Mn、Mo、Cu、Au、Ag等来设计铝基非晶合金成分:Al84Y9Ni4Co1.5Fe0.5TM1。采用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