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内第12、13组淋巴结在手术病理标本中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3年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进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符合要求的病例为术中常规分检了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并同时分检了肺叶淋巴结和(或)肺段淋巴结(即第12、13组淋巴结)的患者。对所收集到的病例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灶位置、分期等)及病理特征(病理类型、淋巴结癌转移情况等)统计分类。最后使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入选患者92例,术中清扫出淋巴结共1991个,平均每位患者清扫个数为22个,转移率为8.09%。第12、13组淋巴结共247个,转移率为9.31%,单纯有第12和(或)13组淋巴转移共3例,转移率为3.26%。如果第12、13组淋巴结未进行分站检测,N1期病例漏诊率4.76%。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共16例,转移率为17.39%。 92例样本中有淋巴结转移者共34例,占36.96%, N1期、N2期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96%、25.00%,N3期病例数为0。T1期、T2期、T3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00%、39.58%、46.67%(χ20.05,2=1.589, P>0.05)。腺癌、鳞癌及其他病理类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6.76%、23.53%、71.43%(χ20.05,2=1.310, P>0.05)。原发灶分别在右上肺、右中肺、右下肺、左上肺和左下肺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57%、80.00%、40.00%、35.29%和35.29%(χ20.05,4=6.427, P>0.05)。有、无脉管浸润患者的总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0.00%、36.36%(χ20.05,1=0.305, P>0.05)。 【结论】 1.本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第12和(或)13组淋巴结转移率为9.31%。 2.本研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仅有第12和(或)13组淋巴结转移共3例,转移率为3.26%。如第12、13组淋巴结未进行分站检测,N1期病例漏诊率4.76%。临床上分站检测第12、13组淋巴结对患者分期及指导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 3.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大多按逐级转移,但跳跃性淋巴结方式转移亦常见。 4.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T分期、病理类型、病灶位置及脉管浸润均未见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