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城市认知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流动农民工选择举家迁徙的方式进入城市社会,他们的子女(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上学的数量也因此急剧增多。研究这些生活在城市社会的流动儿童有着什么样的城市认知,探析这些城市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对于我们了解城市社会结构下流动儿童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处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态度,是很有帮助的。 本文将流动儿童有关城市生活各方面的社会认知统称为城市认知,分别从他们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对城市人的认知以及对城市中流动人口的认知三方面探讨了流动儿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认知,并从城市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角度分析了这些城市认知受哪些因素所影响,以及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本文认为,流动儿童比较能够认可、适应和习惯城市的物质环境,但是对城市的社会环境却很难满意,他们觉得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过于冷漠,这主要是由于与以前的农村社会生活相比较而得出的,另外,城市社会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使得他们游离于城市居民人际关系网络之外;流动儿童羡慕城市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却敏感于城市人对其歧视性的言语行为,明显感受到城市人对他们的贬低和排斥,虽然客观地看,并非所有的城市人都有这样的歧视态度;流动儿童心目中的流动人口有着“农村人”的好性格,却没有“城市人”的好修养,表明流动儿童的社会认知评价体系带有“有限城市化”的特征,在流动儿童意识中,城市人并不视他们为其群体中平等的一员,因此,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缺乏身为城市人的心理认同,结果,他们或认为自己仍是农村人,或不知归属于哪种社会身份,形成了一种空认同。 不论上述哪方面的城市认知,都来源于流动儿童在城市社会的日常生活经历,而这种日常生活经历与城市认知所反映出的流动人口有一种被城市社会所“二元化”的倾向。与当代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不同的是,城市社会这种二元化结构不仅表现在制度性方面,同时还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其他文献
在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阶段,精准扶贫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战略指导思想的背景下,本文以T县农商行小额信贷为例,通过对T县农商行小额信贷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基层组织的介入
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因此,现分析小学学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关系着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对立和城乡差距加大的社会问题。对此,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了以“生产发展
学位
本文试图通过北镇市常兴店镇2000年以后伴随着青岩寺‘歪脖老母’的朝圣热潮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地域经济,探讨改革开放以后作为乡镇一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与借助本地资源之间的相互
随着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化,我国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作为对公共财政制度基础的预算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对于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逐步废除了“单位分房、福利分房”的房屋产权制度,开始实行住房供给商品化和市场化的新制度,新兴商品房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城市居
近年来,各类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民工受伤的事故越来越多,诉讼特别艰难。有些是事故复杂所致,有些是业主逃避责任所致,更多的是因为业主或民工不懂法所致。笔者现对西峡县法院近日
中国大学科学研究失范问题在最近十多年愈演愈烈,成为广被关注的社会问题。论文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和科学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出发,以大学科学研究为研究对象,在微观层面近距离
学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最主要形式。新农合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