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关联网络视角下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与分析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信息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凸显,城市体系开始由“等级体系”逐渐向“关系网络”转变。因此,只有在城市关联网络视角下,综合把握各城市的资源、产业、技术、人才分布和流动现状,才能有效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进而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对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其次,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对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城市间经济发展关联关系进行识别,并构建长三角地区经济关联网络,进而测度经济一体化水平,并刻画个体特征和空间聚类特征;再次,使用QAP方法从内外源视角考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内外因角度对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提升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为东部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发展水平较高而南北发展水平较低。(2)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关联关系呈现多线程的复杂网络结构形态,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独善其身”。但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不是十分密切,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但是网络的通达性较好,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存在较为显著的小世界效应。(3)从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是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共享发展;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因素。通过上述研究结论可知,目前长三角地区仍处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提高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既要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挖掘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潜力,又要从其他经济社会条件入手,探索经济一体化的提升路径。一方面,积极探索长三角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强生态保护区域合作,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另一方面,完善多层次的城际立体交通体系,明确各城市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最大程度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发挥政府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职能。
其他文献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创新水平,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科技部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对该办法进行了大幅度修订,新旧办法都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公司给予税收等多方面的科技创新激励优惠政策。这一激励政策的实施也获得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学术界在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影响时,多数研究聚焦于当企
中欧班列是中国开往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联运班列,中欧班列的开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设施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班列的开通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航海运输的出口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出口的便利化水平和经营效率,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条件。自2011年首趟班列“渝新欧”班列开通运行后,许多城市也紧随其后开
随着全球现代物流时代的到来,运输技术愈发成熟,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的不断提高。但目前部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港口对技术的利用与创新程度不高,港口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限制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和港口物流效率的提高。因此,研究港口物流效率,对港口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日照港港口发展现状,发现日照港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不断提升,同时日照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发展世界顶流的海洋港口,健全现代海洋贸易体系,营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日照港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重要战略支点,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经略海洋的重要支撑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随着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日照港应聚焦“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构建内
国际贸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运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手段,作为陆上与海上的中转站,港口物流在海洋运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作为对区域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港口物流的发展也应当积极向高质量发展靠拢,目前,港口物流的发展已由原来的提供装卸、运输、仓储等服务转型为提供更为广泛的新型港口物流服务。研究影响港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如此大规模的建设一定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这势必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为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进PPP模式的应用,PPP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促使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但一些项目缺乏对PPP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急于盲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由于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回报率低等各种不确定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等问题逐渐出现。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正面临着阶层分化逐渐固化的问题,无疑会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而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有助于缓解我国阶层固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在当今,在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上行乏力的情况下,优化国内收入分配格局已然成为拉动内需,释放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研究正值当下。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1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怎样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界定、内涵特征等进行分析,基于创新扩散机制、人力资本优化机制、主导产业转换机制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成长带动作用机制,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从全国、分行业两个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设高速公路的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名震中外的成绩。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总额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仅依靠各地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国家的财政压力将不断增加。因此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融资模式逐渐被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作为该模式所包含形式之一的BOT模式,即“建造-经营-移交”已被各利益相关方所青睐,也是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建设的主要方式。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耗时
2018年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带来了中美技术竞争,对外技术政策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美国事实上通过知识产权规则、对内投资限制和对外出口管制等手段实现对关键技术的闭环保护,试图围堵我国企业获取美国先进技术的途径,阻碍中国技术进步。在这种背景下,技术竞争的新形势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何种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是当下亟待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规则分析,探讨美国在技术竞争中利用的知识产权规则、投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