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日照港港口物流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wu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发展世界顶流的海洋港口,健全现代海洋贸易体系,营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日照港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重要战略支点,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经略海洋的重要支撑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随着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日照港应聚焦“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构建内外贸互补、干支线联动、远近洋兼备的航线体系,提高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水平,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扩大日照港在山东、乃至全国的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全球综合影响力。物流发展水平作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港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程度。本文选取日照港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构建港口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AHP-TOPSIS法对日照港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深刻的剖析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加快推动日照港口转型升级,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在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阐述了评价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背景和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文献,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结合日照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建立评价指标全集,并利用Vague集对指标进行筛选,结合指标选取原则,形成最终的港口物流评价指标体系。(2)其次,本文运用评价体系,结合AHP-TOPSIS法对日照港2009-2018年的港口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选取青岛港和威海港两大港口与日照港进行纵向的比较,对比分析三港的物流发展水平,并从总体角度和港口物流发展规模、港口基础设施、港口腹地能力、港口物流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三大港口的物流发展水平。(3)最后,本文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结合新发展格局对港口物流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探索港口物流发展策略。通过研究内容,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港口物流发展规模、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完善情况、港口城市及腹地经济状况和港口物流发展潜力是影响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直接因素。在评价分析中,港口物流发展规模的影响占比最高,港口物流发展规模既反映了每个港口的规模现状,也反映了港口的物流发展水平。因此,提高港口物流发展规模是提高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根本。(2)考虑新发展格局背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局面,对日照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新要求,并结合国内外港口的先进经验和日照港发展现状,提出日照港应抓住国内超大市场优势和国际市场机遇,促进国内国际港口联动,完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规划港口物流功能等建议。
其他文献
在对跨国企业的研究中,制度因素逐渐成为学者们分析跨国企业行为研究因素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制度因素在为跨国企业提供机会的同时,也成为造成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根源。近年来,跨国企业社会责任课题与跨国企业研究一起,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热点,并成为国际交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海外投资经营中来,驻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中国
世界经济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经济转型矛盾凸显,国外经济摩擦持续升级。在这一历史关口,中央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外资吸引力,既能发挥“内循环”中的巨大市场规模优势,满足国内需求,又能加强国际社会合作,畅通国际循环。创新也是打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
在我国“一带一路”政策驱动下,国有企业开始更多地参与境外投资活动。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具有政策扶持多、投资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投资专业性差、风险管理体系缺失等不足。研究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了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风险的定义和分类,以G公司孟加拉高速公路项目为案例,对境外投资项目风险按实施阶段进行了识别和评估。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化发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于2015年开始成为资本净输出国,预计在未来对外直接投资额也将保持良好势头。因此,对于中国OFDI理论和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的概念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营商环境对于OFDI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日益重视与沿线国家合作,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科学技术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兴建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了一股涌动的潮流,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其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升国家及地区竞争力的一种战略选择。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必须加速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
机场货站在航空货物运输环节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相关数据显示,货物地面处理所消耗的时间占据整个航空货物运输时间的90%。因此对于整个航空运输业务来讲,如何提高机场货站的操作效率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我国大陆地区,除少数的大型枢纽机场在航空货物运输中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和规模上的全货机开展航空货物运输之外,其余的干线机场或者是支线机场在货物运输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客机腹舱载货。因此在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
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在诸多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被更多的国家上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2020年,是中日韩科技创新合作年,中日韩三国于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有利于东亚地区科技水平的提升,推进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在这个大背景下,探求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模式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中日韩三国总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创新水平,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科技部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对该办法进行了大幅度修订,新旧办法都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公司给予税收等多方面的科技创新激励优惠政策。这一激励政策的实施也获得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学术界在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影响时,多数研究聚焦于当企
中欧班列是中国开往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联运班列,中欧班列的开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设施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班列的开通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航海运输的出口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出口的便利化水平和经营效率,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条件。自2011年首趟班列“渝新欧”班列开通运行后,许多城市也紧随其后开
随着全球现代物流时代的到来,运输技术愈发成熟,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的不断提高。但目前部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港口对技术的利用与创新程度不高,港口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限制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和港口物流效率的提高。因此,研究港口物流效率,对港口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日照港港口发展现状,发现日照港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不断提升,同时日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