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射流掩膜电解加工表面微结构试验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y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微结构在热传导、摩擦磨损、流体动力学、化学反应特性等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高效、高质量地加工表面微结构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目前表面微结构加工技术主要有机械加工、激光加工、磨料气射流加工、电火花加工和电解加工等。其中电解加工是以离子的形式去除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无应力和热影响区的产生、无工具损耗等优点易于实现加工微细结构,因此电解加工在表面微结构制造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为了能在金属表面制造出微坑和微槽结构,在对掩膜电解加工表面微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扫描射流掩膜电解加工表面微结构的新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COMSOL多物理场对射流掩膜电解加工微坑的电场和成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对单孔掩膜直径(2-200μm)的微坑进行了电场仿真,研究掩膜孔径大小对电场的影响关系;同时对微坑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掩膜孔径对微坑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关系,为后续电解加工实验奠定了基础。(2)进行了扫描射流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的工艺试验研究。搭建了扫描射流掩膜电解加工系统,设计了实验夹具,规划了实验方案。完成了对不同掩膜孔径(2-300μm)的电解加工实验,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加工间隙、脉冲电参数、扫描参数对微坑阵列加工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正交实验,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微坑加工影响的主次关系。优化了加工参数,利用直径2μm的掩膜孔加工出平均直径和深度分别为7.56μm和3.39μm的微坑阵列结构,实现了微坑阵列的高效、高精度加工。(3)开展了扫描射流掩膜电解加工微槽结构工艺试验研究。研究了微槽的成形过程,分析了单条槽不同位置的尺寸精度,研究了槽的尺寸偏差,并通过对比实验探明了产生偏差的原因。优化了实验参数,加工出尺寸一致性良好的微槽阵列结构,探索了扫描方向对微槽阵列尺寸的影响关系。研究了扫描射流掩膜电解加工对交叉槽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槽的交叉点容易出现孤岛现象,延长加工时间或提高电流密度能有效消除孤岛。最后,对图形化的微槽结构进行了试验加工,取得了良好加工效果。
其他文献
现阶段,我国的船舶工业面对的竞争势态越发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的中小船舶工程公司需要增强其市场开发以及顾客服务的能力,提升竞争实力。论文围绕着A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
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飞机机载系统核心的飞控系统正变得日益复杂。而在总装阶段人工对飞控系统进行测试依赖工人的经验,难以保证测试的同步性、协同性和规范性。随着飞控系统测试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对飞控系统的功能测试正逐步从人工测试过渡到数字化测试。在这个阶段,飞控系统测试过程中的多源异构数据造成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本文分析了总装阶段飞控数字化测试的原理、流程和测试设备,然后针对测
为研究云南曲靖中海拔红壤植烟区烤烟镁含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烟叶品质指标的影响,连续两年采取田间实地调查与室内化验分析两者配合的方法,以曲靖中海拔红壤烟区的9个植烟县(区)2
毛竹笋用林产量高、周期短、效益好,是优良的笋用竹种之一。在安徽北缘栽种毛竹需格外注意林地土壤温度,切实做好保水保肥的措施,才能达到使竹林丰产早产的效果。本论文以毛
直线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因此被广泛运用在工业生产、军事研究等领域;但由于其“零传动”的结构特点,以及自身存在的端部效应、齿槽效应等,会使
棉花角斑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malvacearum(Xcm)可以引起棉花角斑病,由于Xcm可能存在限制性修饰系统,导致外源基因难于被转化,因而对Xcm进行遗传转化仍是一件困难的
吉林省地处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0%-15%以上,因气候原因,通常采取机收后自然晾晒,再脱粒。本文以吉林隆信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5TYZ系列玉米
随着我国温室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对温室种植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日益重视,温室灌溉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目前温室内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较差,温室灌
近年来,在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有了极大提升,还在许多严峻的地段修建了铁路,对列车的悬挂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横向振动的抑制。被动悬挂系统的局限性愈发明显,而主动悬挂控制是改善列车横向平稳性的有力手段,因此提出高效、可实践性强的主动悬挂控制策略控制列车悬挂系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简要介绍了主动悬挂控制策略的发展概况,并引出本文所采用的重复学习控制(Re
水稻田修筑土埂是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田间任务。目前水稻生产过程中基本依靠人力修筑水田埂,不仅加大了农民劳作强度而且筑埂效果差,无法满足我国生产节本增效的实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