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单音节词同义关系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pr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和哲学著作,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战国后期汉语发展的历史状况和特点.这一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但中国文化和思想从来没有如此地活跃,因此这一时期的汉语词汇也有相当剧烈的变化.《韩非子》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这种新词大量产生、词义激烈变化的特点.从这一方面看,《韩非子》词汇的研究将有助于先秦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深入,并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该课题以传统训诂学为基础,利用词汇语义学的理论,对《韩非子》的单音节同义词进行了突尽性的考察,在对其同义词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关上古汉语同义词的一些理论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地《韩非子》原文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读,考察了其中的全部用例,在此基础上依据同义词在文本语境中相互依存的原理,发现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对同义词进行归纳,共得出具有共同义位的同义词276组.其中名词73组,动词178组,形容词45组.在同义词共同义位的前提下,我们对每一组同义词内的各个词的同义关系进行分析,并就上古汉语同义词的判定、辨析及形成途径和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全文分为八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韩非子》单音节同义词概况;第三章,《韩非子》单音节名词同义词;第四章,《韩非子》单音节动词同义词;第五章,《韩非子》单音节形容词同义词;第六章,《韩非子》单音节同义词的显示体例;第七章,《韩非子》单音节同义词辨析的理论探索;第八章,《韩非子》单音节同义词的形成途径和原因.
其他文献
该文从现代文学观、现代文学精神、现代文学审美建构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整体性、综合性地勾勒出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第一,与道家文化关系密切的现代文学观念
该论文在第一章叙述了汉语外来词传入韩国历史过程及汉语外来词分布情况,在第二章叙述了中韩两国词汇的比较,在第三章以对照中韩两国语中双音节同形词,分析了韩语中汉语外来
中国近代侦探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胚胎期:公案小说中开始出现侦探小说的因子(戊成变法至1906年);萌芽期: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的合流(1907年至辛亥革命);发生和成熟期:
为了便于对中国20世纪繁杂、多样的审美文化进行一个清晰而又有条理的把握,我们将之按照文化的三个层面分为美学和艺术思想、具体的艺术创作、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