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苯丙氨酸衍生物水性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其超分子水凝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能在很低的浓度下(甚至低于1wt%)使大多数有机溶剂凝胶化,进而使整个体系形成类似粘弹性液体或固体的物质,称为超分子凝胶或超分子有机凝胶。这类小分子化合物被称为Gelator (暂译为凝胶因子)。特别地,如果凝胶因子能使水发生凝胶化,则称所形成的凝胶为超分子水凝胶。这类超分子凝胶是通过凝胶因子分子间氢键、π-π键、疏水力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在溶剂中自发地聚集、自组装成有序结构,进而使整个体系凝胶化而形成的物理凝胶,具有三维网络结构。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将酰胺基和长链烷烃及吡啶引入到L-苯丙氨酸分子中,成功地合成了水性凝胶因子NP18PB,这种L-苯丙氨酸衍生物凝胶因子在很低的浓度(1wt%)下使水发生凝胶化。FTIR、稳态荧光光谱和XRD研究发现,凝胶因子NP18PB是通过分子间氢键和烷烃链的疏水作用力而聚集、自组装形成超分子水凝胶的。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研究发现NP18PB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纤维状的聚集体。以凝胶因子TC18PheBu在水中的自组装聚集体为模板,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钛酸四丁酯吸附在聚集体模板表面,通过溶胶-凝胶缩聚,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了项链型的TiO2纳米线。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所制备的项链型TiO2纳米粒进行表征,从而对项链型TiO2纳米粒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合理解释。在TC18PheBu-TiO2中形成的纳米线是通过钛酸四丁酯水解形成的带负电的低聚物与季铵盐正离子的静电作用形成的。
其他文献
传统的谎言研究主要是对谎言定义和分类的零星讨论,没有关注谎言和认知的关系。谎言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语用效果,是交际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假设对某一言语表述进行主观判断的
<正>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物业化管理是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的基础和关键。浙江省瑞安市作为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作为温州市生态发展区,要通过回头看、改短板、促提升的
随着量子力学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性能的飞速提高,运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材料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广泛地开展起来。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决定了体系的微观结构和物理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发展飞速的新兴产业,它是以创意为核心,通过强调文化并依靠科技技术来开发营销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中国正处于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如何把
纳米双相复合永磁材料是利用硬磁相的高磁晶各向异性和软磁相的高饱和磁化强度的优点,通过纳米尺度下两相晶粒间的铁磁交换耦合作用来获得优异的磁性能。由于其稀土含量少,价
本科商法学课程教学内容应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并适当增加学时。商法学课程的开课时间应先于民法学课程,授课顺序应先商法总论后商法分论、先商事组织法后商事行为
本课题来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型节能围护结构关键技术”的子课题——“新型建筑通风技术与装置开发”中的“单换热型高效低温差换热器的研制”,该装置将
目的观察采用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与VAD方案的疗效比较。方法 1999~2010笔者所在科收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9例分两组。A组:4周期VAD方案后进行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奥扎格雷
通过对城市意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既有社区规划实践的系统分析,借鉴国内外社区建设及管理经验做法,结合潍坊市的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提炼出:功能配套齐全、生活服务周全、基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