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巴列维王朝的文化整合与民族建构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国际政治体系中,民族国家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政治单位。中东地区在民族国家转型中面临着比西方世界更为严峻的挑战。其中,如何建构现代民族认同是中东国家普遍面临的世纪命题。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的中东国家并没有在民族建构方面交出满意的答卷。因此,选择一个在解决该问题上相对成功的国家进行个例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伊朗是中东的大国,其民族构成、历史文化存在多样性。但与其他中东国家相比,尽管伊朗也经历了诸如伊斯兰革命这样重大的历史变迁,但其民族认同建构相对成功,并未随着政权的变更或其他因素产生严重的民族问题。国家内部族群和教派关系较为和谐,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较为强烈。这得益于其在国家转型过程中针对民族建构所实行的相对合适的文化政策。在伊朗漫长而艰难的国家转型过程中,巴列维王朝成为了伊朗历史进行民族建构的关键时期。民族建构需要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构统一和共享的文化观念与认同。在伊朗具有两种文化的“大传统”:即世俗的古代波斯文化,以及波斯化的伊斯兰什叶派信仰。巴列维王朝深受伊朗世俗民族主义的影响,着力借助古代波斯文化建构统一的语言、历史观念和文化认同。语言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巴列维王朝一方面大力地促进了波斯语净化运动的发展,以波斯语替代阿拉伯语等其他外来语言和词汇;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和传播的手段宣传波斯语,甚至强迫少数民族学习波斯语,进而进一步强化了波斯语的国语和通用语言的地位。由于伊朗具有漫长的文明史,不同的民族具有迥异的历史经历。因此,伊朗具有多样化的历史记忆。巴列维王朝在建构波斯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基础上,通过考古活动、文物展列、历史编撰和历史戏剧等形式,不断强化古代波斯文明在伊朗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建立现代伊朗与古代波斯的历史联系。籍此,将古代波斯文明塑造为现代伊朗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观念,唤醒了伊朗人对沉睡的前伊斯兰时代波斯辉煌文化的记忆。巴列维王朝虽然也借助什叶派认同,拉拢宗教人士,如在国徽上设有什叶派的象征。但总体而言,伊朗在这一时期实行的是压制什叶派认同观念,强调世俗的国家认同的政策。巴列维王朝文化整合对于伊朗的民族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以古代波斯文化传统为基础建构的国家认同,内化为了现代伊朗的民族记忆,使伊朗奠定了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根基。同时,客观上塑造了伊朗大部分民族对于波斯文化的认同感。时至今日,对于古代波斯文化的认同感深植于大部分伊朗民众的心中。但是,以古代波斯文化建构民族认同也存在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化问题。特别是巴列维王朝对什叶派认同的压制,客观上疏远了为数众多的乌里玛阶层以及虔诚的什叶派信众,引发他们的不满。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新政权开始以波斯化的什叶派信仰为基础重构伊朗认同,但古代波斯文化的影响仍然持久而深远。
其他文献
刘勰在《文心雕龙》写作中大量应用了“夸饰”修辞,同时《文心雕龙·夸饰》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夸饰”的篇章。但是在整个《文心雕龙》的学术研究中“夸饰”始终不被重视,对《夸饰》篇美学思想的挖掘不全面、不系统。本篇论文旨在总结融汇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美学角度着手,分析《文心雕龙》“夸饰”修辞并对《夸饰》篇进行系统研究,弥补了《夸饰》篇在美学研究领域的空缺。本文主要分为绪论和三个章节,论述“夸饰”
随着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进一步加快,科学传播的重要性必然会日益凸显,对科学传播的研究工作也会日益增多。本篇翻译报告材料节选自African Minds出版的《南非的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South Africa)前两部分,源文本对南非的科学传播现状及各科学领域的科学传播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为我们了解、研究科学传播相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参考,目前尚未有完整的译
数字化时代下的数字艺术风格更加多元化,而赛博朋克风格与低多边形风格的融合就是艺术风格多元化的表现。赛博朋克风格指在科幻与反乌托邦式生活背景设定下的具有强烈视觉反差感的设计理念,最初是二十一世纪科幻小说文化映射到现实社会后的一种生存态度,随后在现代影视等数字艺术领域内形成的一种美学特征。低多边形风格则是以“多边形”为单位的简约精致的视觉效果,是从游戏实时渲染的低多边形建模技术发展成为具有个性化表现的
太和十七年(493),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给当时政局产生一定影响,并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本文以迁洛为中心,对迁都洛阳及后续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探究迁洛在北魏孝文帝朝的政局中所产生的影响。北魏孝文帝迁洛是其推行汉化改制的重要一步。孝文帝为了避免朝臣对迁洛一事的阻挠,借南伐之名,行迁洛之实。之后,孝文帝回到平城,与众大臣讨论迁洛一事,却遭到了朝臣的强烈反对,争论焦点主要集中于文治武治、都城正统性
在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MSPC)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矩阵数据的研究。矩阵数据相对于向量数据,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因此研究矩阵数据是有意义的.从另一方面,产生的海量数据往往是一种数据流,这种数据流往往在产生源发生变异时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数据流的在线监控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并利用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式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效果.在作业设计环节要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锻炼学生对于知识和方法的巩固.1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的巩固以及延伸
期刊
近年来,空间叙事学被人文和社科领域的广大学者关注,学者们不仅分析空间叙事在文学文本中的运用,而且更进一步地将对空间叙事的研究置于电影文本之中。在电影叙事里,空间叙事非常重要,推动着电影的情节构建与叙事进程的发展,因此研究电影的空间叙事有利于我们开拓电影的研究视野,跳出以往关注电影的时间叙事,转而从空间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电影作品。谢晋是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不仅给观众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电影,而
跨层结构“X不”中,有不少完成了词汇化,成为稳定的现代汉语单词,还有少数正在经历词汇化进程。本文选取已完成词汇化的7个词:再不、何不、莫不、无不、要不、好不、可不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词汇化过程作历时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共性规律并分析成因。“再不”是由结构省缩和“再”的词义发展所引起的一种较特殊的词汇化。“何不”是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的跨层组合在语用推理的作用下词汇化而形成。“莫不”“无不”的
黄土高原作为我国独有的地貌,一直以来都广受艺术创作者的关注。自1984年影片《人生》大获成功之后,众多导演选择将目光聚焦在黄土高原上,用影像记录和挖掘这一独特地貌。并试图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多重形态多重意义的黄土空间,展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笔者将黄土高原的空间叙事研究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研究,首先是黄土高原的空间叙事话语流变。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思潮的变化,经历了从启蒙、寻根、反思到失语的转变。这种转变
可交换债是兼具资本工具与债务工具性质的混合证券,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债+股”两种获益选择,为上市公司的法人股东提供了多功能融资和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等关联主体、证券市场产生的冲击比可转债等其他混合证券更小。因此,可交换债自2008年发行以来长期作为沪深交易所的活跃交易券种,形成了调动我国上亿资金的可交换债市场。可交换债市场的监管重点在法律体系和监管主体,前者包含可交换债的专属部门规章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