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法玻璃的生产包括三大热工过程:熔化、成型、退火,其中玻璃退火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玻璃的切裁、深加工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利益。随着浮法玻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多品种、多规格、优质”的浮法玻璃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对玻璃退火机理的认识不足,工艺控制不合理,使得企业难以生产出优质浮法玻璃。因此,对浮法玻璃退火过程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浮法玻璃的基本材料性能出发,结合浮法退火工艺,运用ANSYS软件对浮法玻璃在退火窑A-B-C三区内的退火过程进行工程仿真研究。建立了5mm厚玻璃带端面二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其在退火窑A-B-C区中的的温度场变化,运用粘弹模型,研究了其在A、B区中的端面应力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在同等拉引量情况下,生产10mm、15mm、20mm、25mm厚玻璃时,玻璃带在A、B区内的中心与表面的温差、端面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C区出口处温度场分布,并计算了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永久应力。运用弹性模型计算了不同厚度玻璃在C区出口处产生的暂时应力。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玻璃带在退火过程中,沿厚度方向上的温度呈抛物线分布随着玻璃带厚度增加,在A区内产生的中心与表面最大温差随之增大,产生最大温差的时间也随之增大;玻璃带在A、B区交界处,中心与表面温差急剧增加,随后在B区的冷却过程中,温差逐渐变小;在退火窑C区内,生产25mm厚玻璃时,板芯温度为385℃,未完成C区冷却任务。当调整板下空间温度为340℃时,板芯温度可降至380℃。玻璃带在退火窑A、B区中的表面应力经历了张应力-压应力-张应力-压应力变化过程,中心应力经历了压应力-张应力-压应力-张应力的变化过程,应力方向发生了两次转变过程。随着厚度增加,转变所需时间增加。在B区出口处,玻璃带中的残余应力达到最大,并且随着厚度增加而增大;5mm、10mm、15mm、20mm、25mm厚玻璃在退火过程中产生的端面永久压应力分别为:1.35MPa、2.55MPa、3.78MPa、5.14MPa、6.15MPa;端面永久张应力分别为:0.68MPa、1.28MPa、1.89MPa、2.56MPa、3.04MPa。玻璃带在退火窑C区出口处产生的暂时应力随着生产厚度的增加而增大。5mm、10mm、15mm、20mm、25mm厚玻璃在退火窑C区出口处产生的最大暂时张应力分别为:4.06MPa、6.28MPa、8.84MPa、9.49MPa、12.1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