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工程车在满足运行要求的条件下也应提高自身速度,从而更快到达工作地点进行作业。在此背景下,开发了一款最高运行速度为160 km/h、轴重为21 t的工程车。此工程车研发借鉴了最高运行速度为160 km/h的DF11型内燃机车的成功设计经验,在满足UIC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其基础制动方式采用成本和簧下质量均比盘形制动低的双侧踏面制动。为保证制动安全,有必要对研发的工程车踏面制动闸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工程车在满足运行要求的条件下也应提高自身速度,从而更快到达工作地点进行作业。在此背景下,开发了一款最高运行速度为160 km/h、轴重为21 t的工程车。此工程车研发借鉴了最高运行速度为160 km/h的DF11型内燃机车的成功设计经验,在满足UIC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其基础制动方式采用成本和簧下质量均比盘形制动低的双侧踏面制动。为保证制动安全,有必要对研发的工程车踏面制动闸瓦及车轮选型进行分析。本文首先针对该工程车,从材料性能、制动距离限值、轮轨黏着限度、坡道停车能力及车轮温度限值五方面对其踏面制动闸瓦及车轮选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闸瓦材料、闸瓦类型、车轮单双侧制动型式及车轮轮径。其次,通过Hyper Mesh软件建立了车轮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进行求解和后处理,依据《TB/T 3463-2016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评定方法》标准,对采用M型粉末冶金闸瓦、车轮双侧制动、制动初速160 km/h及新轮轮径915 mm的工程车磨耗到限(轮径845 mm)车轮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进行了分析。从车轮静强度计算结果来看,在直线制动工况及曲线制动工况,车轮辐板安全系数均大于1;在道岔工况,车轮轮辋不同区域的安全系数也大于1;从车轮疲劳强度计算结果来看,校核区域节点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均大于1。计算结果表明,车轮满足强度要求。再次,分析工程车在西成高铁线路长大坡道上受力情况,计算了该车的基本阻力、坡道附加阻力、电阻制动力及踏面制动力,并对该车在长大下坡道的制动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西成高铁线路长大坡道上,使用全程间断或持续电阻制动时,工程车可持续限速运行的速度区间为2 km/h~160 km/h;使用纯踏面制动时,车轮能满足踏面最高温度不大于400℃的使用要求。最后,针对该工程车,建立了车轮三维瞬态制动热负荷有限元模型,通过ANSYS软件计算了在紧急制动过程中不同环境温度、不同踏面初始温度、不同制动缸压力、不同轮辋磨耗量及不同轴重工况车轮温度场分布,并得到了各工况车轮冷却到接近环境温度所需的时间。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制动初速情况下,环境温度、踏面初始温度、制动缸压力、轮辋磨耗量及轴重数值越大时,车轮踏面最高温度的峰值越大,而车轮冷却到接近环境温度所需的时间在不同工况有不同规律。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覆冰事故频发,造成了列车停运、旅客及货物滞留等问题。现在的接触网除冰仍以人工除冰为主,虽然有较多基于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防融冰技术研究,但其高额的成本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如何在保证装置性能以及防融冰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装置容量及成本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将有无源设备结合的无功补偿装置应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融冰领域的研究较少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使命。近年来,低碳绿色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已经成为未来生活的重要能源。碳中和成为各国的共同价值取向,成为区域乃至国家间竞争的新标杆。2015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共同表决通过了《巴黎协定》,并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政治共识—到2100年,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力争1.5℃以内)。2020年9月23日,
随着各行业全电化的快速推进,市场对电源模块的效率、功率密度以及集成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电源模块的效率与功率密度这两个关键指标,可采用高效率电路拓扑结构减小能量在转换过程中的损耗,借助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提高工作频率来减小无源器件与变压器的体积,可达到在维持高效率的同时提高功率密度的效果。然而,工作频率的提高意味着传统变压器的高频效应影响的增加,由此产生的漏感、寄生电容、交流电阻等将影响变换器的效率与
高速磁浮交通作为当今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具有速度高、振动噪声低、乘客舒适性好和曲线通过能力强等优点,同时随着交通多元化发展,与其他交通制式形成优势互补,高速磁浮较好地填补了飞机与高铁间的速度空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电磁悬浮型磁浮车辆运行方式为非粘着运行,通过非线性有源主动时变力来实现悬浮及导向,开展车轨耦合振动研究,是研究磁浮系统动力特性的基础和关键,同时,由于电磁悬浮系统本质上是不稳定的非线
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高压系统中的主断路器需要频繁地进行闭合和断开操作,如过分相区、升降弓等工况,引起动车组侧的电路结构发生变化,使动车组侧高压系统产生暂态过电压,进而通过高压设备的分布参数进入车体,造成车体电位剧烈波动。由于速度传感器线缆屏蔽接地,车体过电压会直接加载在速度传感器线缆上,一方面可能导致速度传感器绝缘击穿,甚至烧毁;另一方面通过速度传感器线缆分布参数耦合进入芯线,干扰速度信号,进而导
内燃机车具有运用灵活,投资少等诸多优点,为满足我国铁路高速重载的要求,某型内燃机车采用承载式结构。作为承载式机车主要零部件,整体式燃油箱位于柴发机组安装座正下方,并与底架刚性连接。燃油箱作为储蓄燃料的容器,含有大量油液,柴发机组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载荷直接传递到燃油箱,使得燃油箱始终处于液固耦合作用下的恶劣服役环境中。本文以某型内燃机车燃油箱结构为例,基于试验与仿真分析,采用原结构和缩比结构研究其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