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俗词汇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从文化图式视角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i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化图式的角度探讨了国俗词汇的翻译,阐述了国俗词汇与文化图式的关系,指出了国俗词汇的翻译过程实质是它所表达的文化图式的转换过程,以解决翻译工作中国俗词汇的翻译问题。文章介绍了图式理论特别是文化图式的概念和国俗词汇在中国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图式理论特别是文化图式的概念,特点,实质和类别;讨论了文化图式和国俗词汇的关系;探讨了国俗词汇的可译性;提出了7种翻译手段,包括音译,音译加注释,直译,意译,直译加解释,替代性翻译和解释性翻译;指出了文化图式对国俗词汇翻译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上个世纪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式女作家。她的经典小说《到灯塔去》是为了纪念已故的父亲母亲而创作的一部家庭回忆录式小说。本论文试图从“双性同体论”和“
本文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分析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进而探究这一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寻找一种能够兼顾学生智能因素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我国目前英语
本文主要研究英语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语言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汉语语言文化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讨论了汉
本研究正是试图通过将幽默运用于学习材料,来探究幽默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中对认知学习的上述积极作用。作者首先概述了有关幽默与课堂学习及教学的众多研究,然后分别让三组
本文旨在通过死亡主题的美学对比,发掘埃德加·爱伦·坡与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创作思想,解析他们的“死亡意识”,探讨他们执着于表现“死亡”的深层原因,并展示美国文学发展的百年
本文以外国腔语言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各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对比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两位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及师生互动,并充分考虑了其中学习者因素所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他曾因此而备受批评。因为在维多利亚时代,普通的读者习惯于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哈代的一生中,这部小说都被从不同的角
乔治·爱略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对女性文学和妇女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期,当女性寻求自我和自由的呼声甚为微弱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