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变形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地表发生变形会导致其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变形监测是对此类灾害一种有效的预防和预警手段。常见的变形监测技术有常规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GPS测量等。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遥感变形监测技术,相对于目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形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地表发生变形会导致其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变形监测是对此类灾害一种有效的预防和预警手段。常见的变形监测技术有常规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GPS测量等。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遥感变形监测技术,相对于目前常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采样频率、零基线的特点,能够全天候、全天时作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大气效应对GB-SAR所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影响很大,会导致其传播路径发生改变,从而引入大气效应误差,降低监测结果的精度。如何有效削弱大气效应影响依旧是GB-SAR研究的重点。常见的大气改正方法有气象数据改正法、固定点改正法以及永久散射体技术,本文主要在气象数据改正法的基础上,对GB-SAR大气改正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内容有:(1)阐述了GB-SAR的三个关键技术,包括步进频率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并对GB-SAR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流程和IBIS-L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2)详细介绍了气象数据改正法的原理及其大气改正模型。使用IBIS-L在青山江滩进行了一次设计实验,并将气象数据改正法应用在本次实验中,结果表明气象数据改正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削弱大气效应的影响。结合大气改正模型,分析了实验气象数据采集精度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发现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强的影响相对于相对湿度可忽略不计。(3)提出了修正气象数据改正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监测现场的稳定点对相对湿度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气象数据用于大气改正。将该方法应用在青山江滩实验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削弱大气效应影响,提高GB-SAR变形监测精度。(4)使用IBIS-L对三峡库区链子崖危岩体进行了监测实验,并使用修正气象数据改正法对其监测结果进行大气改正,有效削弱了大气效应影响,但大气改正结果中存在极值点。结合气象数据变化情况,对大气改正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极值点出现时刻与相对湿度趋势变化时刻对应。依据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了分时段的修正,将修正后的气象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大气改正,消除了极值点情况。链子崖危岩体监测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修正气象数据改正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其他文献
自GPS建成以来,因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具有实时性好等特点,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网络RTK系统作为GNSS系统的工程应用,因其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和便捷的服务方式等特点同样发展迅猛。本文依据自主开发的网络RTK系统,针对系统中基站间模糊度易解算异常,尤其是低高度角新升星模糊度的固定而展开研究,通过改进对流层延迟估计方法、模糊度固定方式以期提高生成服务数据的质量并缩短系统的初始化时间,进而改善网
水下控制网对于海底板块运动、水下导航定位、水下工程施工以及水下建筑物稳定性监测等水下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水下控制网目前解算精度不高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一套高精度解算方法,提高了点位精度。具体工作及贡献如下:1)圆走航绝对基准传递中,当先验信息(如水深信息)缺失或不精确时,波束初始入射角无法精确获得导致最终定位精度差。为此,开展了入射角的计算方法研究,提出圆走航自约束波束入
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微生物采油技术将逐步成为采油领域一种全新的研究理念。针对低渗透油藏中蒙脱石和其混层矿物间遇水膨胀作用是直接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原油采收率降低的瓶颈问题。本论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特征低渗透油藏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特征,且筛选分离出Fe(Ⅲ)还原功能微生物,并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研究了功能微生物与储层不同粘土矿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储层渗
近年来,随着3D GIS(Three 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三维数字城市建筑模型的研究也从外部结构延伸到内部结构,研究结合地理信息模型的三维化、层次化、内外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要求实现三维数字城市中的建筑模型由宏观向微观、室外向室内的精细化管理。然而在构建三维模型的内部结构方面,传统的建模方法普遍存在建模效率低、获取
在高压电气绝缘设备中,SF6因其优良的绝缘性能以及灭弧性能一直作为气体绝缘物质被广泛使用。但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SF6因其超高的温室效应已被列为限排气体,研发新的绿色环保型SF6替代气体也就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研制出理想替代物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构效关系模型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三氟化硫氮极有可能是一种绝缘性能优良且温室效应低的替代气体,本文主要探讨了三氟化硫氮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具有产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耐荫性和耐逆性强的特点,对世界温带地区以牧草为基础的畜牧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基因组重复率和杂合度较高,目前仍没有关于鸭茅基因组的报道,严重制约了鸭茅分子育种和基因功能组学研究。鸭茅开花时间与其干草产量和质量紧密相关,但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中开花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采
本文1首先在介绍了有机功能材料光电特性、有机半导体材料载流子输运与能量转移过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工作原理之后,综述了超薄发光体OLED、叠层OLED、激基复合物混合主体OLED三类有机发光器件研究进展和问题所在。论文研究内容以新型OLED器件中能量与载流子调控和优化的器件物理为核心,力图在三类传统器件结构上寻求突破,以新材料、纳米技术、高真空技术、半导体技术为辅助手段,以OLED器件降低能耗、简
果胶是由D-半乳糖醛酸(d-Gal A)、D-左旋葡萄糖异构体(d-Glc A)和部分甲酯化的半乳糖醛酸构成的植物多糖且存在于所有植物中。根据果胶的来源不同可以将果胶分为苹果果胶,甜菜果胶和柑橘果胶。根据果胶酯化度不同将果胶分为高酯果胶(酯化度大于50%)和低酯基果胶(酯化度低于50%)。提取方法不同,得到的果胶酯化度不同。其中酸法从柑橘皮中提取得到的果胶多为高酯果胶。不同酯化度柑橘果胶其乳化和凝
随着图像融合成像技术的应用拓展,融合对象和融合任务已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异源图像间的信息差异以及同源图像间的信息冗余,给图像融合技术带来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如何建立有效的、鲁棒的信息提取和融合规则为完成融合任务提供有利的支撑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围绕异源、同源图像融合中典型融合问题,以图像稀疏表示和子空间表示为算法理论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传统稀疏表示方法在提取异源图像特征中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治疗计划的验证是整个放射治疗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基于实际测量的验证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可仍然存有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缺少临床相关指数的监测等等。Mobius作为第三方验证软件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为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中需要对其进行调试。MPPG 5.a.报告是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Physicists Me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