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我们的邻国日本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地震灾害尤为频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里氏6.0级以上的地震有20%以上在日本。而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的2016年日本境内地震发生次数高达6500次。把时间轴缩短至近20年,日本也发生过数次震惊世界的大型灾害。现代社会中城市状况的复杂性使得地震不再是单一灾害,它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预想不到的危机,而复合型灾害的难以应对往往会带来更惨痛的损失。日本气象专家认为大地震随时都有可能袭击日本任何一个地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对地震灾害做好万全的准备。在灾害时,媒体一直被日本民众誉为和水、电、交通同等重要的“生命线”。媒体的灾害新闻报道很大程度上对灾害救援、安抚民众情绪、灾区复兴建设有着深远影响。可以说灾害报道对于所有日本媒体从业者而言,是早已融入工作日常中的一门重要必修课,而每一家日本媒体也都对灾害新闻报道格外重视。在长期的灾害新闻报道中,日本媒体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灾害报道机制。技术上有地震紧急速报系统的支持,法规上有《灾害时相互救援相关协定》的保障,此外各大媒体还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地震应急演习,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都在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报道。虽然在传播效果上并非完美无缺,但依旧有许多值得中国媒体借鉴之处。近年来,我国媒体同样在和灾害新闻报道进行苦战。在四川汶川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报道中暴露出在灾害新闻报道上应对机制不成熟、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后续报道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中国新闻学界寻找解决之道。本文回首过去20余年的时间里日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灾害新闻的报道,选取1995年阪神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2016年熊本大地震三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案例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探究日本媒体灾害新闻报道方法、报道理念的演进,信息化时代对灾害新闻报道的影响,以及后续报道的传播效果等方面,从中探寻值得中国媒体学习和借鉴的方法、模式,与此同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中国媒体工作者以警醒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