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指示代词“每”与“数量结构”构成的“每+数量”结构为研究对象,从句法语义两方面分别对进入“每+数量”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比“每”字结构和“每”义表达式,进一步对“每”的表达式进行解析,总结出“每+数量”结构中句法语义的制约关系。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每+数量”结构基本表达形式的句法语义研究。根据语料的整理,笔者发现,数量结构是进入“每”字结构的主要形式,因此从物量、动作量、时间量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分别论述了进入“每”字结构的具体特征,从句法语义角度进行分析。从语义上来讲,由于“每”语义上具有划分和加合的功能,促使不同句法表现形式的出现。其次,针对“每”字结构的省略结构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对“每+数量”结构的省略形式进行分类研究,分别为“每+名词”、数词为“一”的“每”字结构省略式。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其不同句法特点的内在机制。第三,“每+数量”结构与表达“每”义的句式进行横向比较,分别是“量词重叠式”与“每+数量”结构;“双数量结构”与“每”的数量结构。通过“每+数量”式与“量词重叠式”的对比,我们从认知语义层面分析出,“每+数量”结构具有有界性,由于其有界性促使了不同的句法表现。根据对“每”的数量结构与双数量结构的对比分析,我们大胆假设,“每+数量”结构在表示供用义和组配义时,其“每”的作用范围是这个动作或事件,而不仅仅是出现在“每”后的数量成分所指涉的具体事物或事件类别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每”后的双数量结构从语义上具有较强的配比和计算意义,与“每”的划分意义重叠。这时,动词不仅由于逐渐抽象化而脱落,表示划分意义的“每”也可以不再出现,整个双数量结构自身以呈现出了“每(一)”的意义。通过对指示代词“每+数量”结构的研究,我们从句法切入,深入研究了语义、语用层面对句法的限制,更加丰富了“每”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