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语言学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较于中古时期时间副词和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来说,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成果较少,明末清初处于近代汉语史发展历程的后期。在这一阶段,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已经非常成熟,一些小说用语常常通俗易懂,接近当时的口语。本文以清朝乾隆年间李绿园所著的长篇小说《歧路灯》为主要研究语料,穷尽式地考察该书中的时间副词,对其语法现象进行分类描写和定量分析,以求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个时期时间副词的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章,绪论。阐明选题原因和意义、关于《歧路灯》语言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时间副词的研究现状、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时间副词界定和分类标准。在借鉴前贤对时间副词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歧路灯》时间副词的特点和自己的认识,对《歧路灯》中的时间副词进行界定,并将其分为表时副词、表频副词、表序副词三类。第三章至第五章,主体部分。我们将三类时间副词进一步细分,表时副词分为时制和时体副词两类。表频副词分为高频、中频、低频和变频四类。表序副词分为表次序、表重复两类。我们统计了每一小类时间副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参照工具书和一些对时间副词进行过历时分析的成果,来判断它们大致的产生时期,并利用统计数据对一些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六章,共时和历时比较。首先我们将《歧路灯》时间副词和与其同期的《儒林外史》时间副词进行比较,然后又将其与现代汉语常用的时间副词进行比较,分别从数量,结构形式和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来考察《歧路灯》时间副词特点。第七章,结语。通过描写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了《歧路灯》时间副词的一些特点:一、每一小类时间副词中,双音节词占多数,但单音节词的使用频率更高。二、旧词的继承和新词的产生,大部分时间副词是从上古和中古时期继承下来的。三、时间副词内部各类发展不平衡。四、有些复合时间副词的语素的组合关系还没有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