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论语》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辜鸿铭与严复、林纾并称“福建三杰”,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名人和翻译家。在中国知识分子纷纷学习并翻译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下,辜鸿铭却转向了中国文化,大力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自己对外翻译儒家经典的先驱。他的译著《论语》和《中庸》使欧美人士得以了解东方文明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西方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辜译《论语》打破了由传教士、汉学家垄断中学西渐,制造中国形象的局面,积极向西方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但观其译文,会发现他用了大量西洋文化观念和哲学名词解释儒经经典,对原文进行了改写,从传统的翻译理论出发,可以说他的译文是不忠实的。他为宣扬中国传统文化选择英译《论语》却又对原文进行“改写”的做法也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界越来越重视探讨翻译与译入语社会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辜译《论语》“改写”后面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因此,本文拟利用安德烈·勒弗维尔(Andre Lefevere)的操控理论分析辜译《论语》并试图对其翻译行为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由引言、主体和结语组成,主体分为四章。具体内容如下:引言旨在交代本文作者选择本研究的动机、研究意义,拟解决的问题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首先对孔子以及论语进行了简介,然后介绍辜鸿铭及其译本,最后回顾了前人对辜氏英译《论语》进行的评价和研究,并提出论文的主要理论依据:操纵理论。第二章首先对操纵学派进行了简介,进而详述了勒弗维尔的操纵改写理论。同时还指出,由于译者主体性的介入,翻译过程是译者受操纵和反操纵的有机统一。第三章探讨辜氏在个人意识形态的支配下英译《论语》的动因和目的。首先回顾了清末民初时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然后分析辜氏特定的意识形态,最后阐释了其特定意识形态支配下的翻译动机,说明辜氏选择在“西学东渐”的社会主流下英译《论语》主要是受个人意识形态的支配,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操纵。第四章探讨辜氏在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下英译《论语》中的改写。首先介绍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辜氏翻译策略的操纵,最后详细分析了辜译对原文在题目,内容,句型和修辞方面的改写。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辜氏选择在“西学东渐”的社会主流下英译《论语》主要是受个人意识形态的支配,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操纵;其译文中对原文的改写是受译入语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的结果。辜氏创造性地对原文进行改写并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因而是值得肯定的。
其他文献
本报拉萨6月22日讯(陈萍 记者 侯广臣)近日,自治区教育工委、团区委、“四讲四爱”活动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把中小学校作为阵地,组织引导学生家
报纸
针对90后的学生如何教育、如何把握度,民主而不放任,严谨而不专制,我尝试从三个方面来处理,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以爱为先,管教为辅。 For 90 studen
1月中下旬第1代苹果绵蚜若蚜开始活动,2月下旬~3月田间种群数量开始缓慢上升,6月下旬~7月中旬进入快速增长期,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上旬,之后逐渐下降.全年呈现1个明显高峰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与粉防己碱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与粉防己碱联合作用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三氧化二砷与粉防己
一、不同文化语境下电视产品的性质商业化电视文化时代的到来和高技术渗透到电视产品的生产领域,冲击了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石,改变了电视节目的性质,使具有商业性和公益性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4位原因,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西方发达国家,在预防老年人跌倒方面进行了积极干预,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1],由此看来,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笔者在加拿大BC省某医院学习时,将赠送的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宣教读物中文版(以下简称加拿大读物)和我院自制的预防跌倒宣教读物(以下简称自制读物)分别发放给我院部
在骨科临床领域,高龄手术患者、高能量多发伤患者及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高危人群[1],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2].为预防DVT,抗血栓泉已作为一种常用的医疗器具被广泛使用.临床常用的抗血栓泵为间歇性下肢充气压力泵[3],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18世纪,在农业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耕作技术的精细化和粮食作物结构的调整,还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方式,中国传统农业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到极致。特别是在耕地数的增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