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很多国家将教育改革的目标设定为建设学习化社会。而且,学习适应能力也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尤其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大一阶段的学习适应情况不仅对其日后的大学生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毕业后的终身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相关文献的查阅、收集和整理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并据此编制了《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随机向D师范大学、C师范大学、J大学和C理工大学四所高校的1200名2014级大学一年级新生发放。根据调查所得数据探究大学新生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等四个方面的学习适应性情况,个人和学校两方面的因素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的影响程度,以及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方面遇到的问题及需要得到的帮助。经调查分析,所得结果如下:1.D师范大学、C师范大学、J大学和C理工大学四所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良好,且其学习适应性水平在整体上呈现正向趋势。2.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分析得知:四所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整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就不同类别而言,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情况存在差异,但差异非常微弱,且呈现日渐缩小之趋势。“211工程”院校与非“211工程”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情况存在差异,且非“211工程”类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好于“211工程”类院校。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的院校的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归为两所院校层次相同,结构相仿,学生生源情况相近等。处于同一类型但不同层次的两所师范大学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存在差异,且C师范大学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高于D师范大学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而处于同一类型但不同层次的两所非师范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则不存在差异。3.在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方面,学校因素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程度更大。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是个人因素中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较大两个。在学校因素中,就读的学校、所学专业、学校的学习氛围、大学的入学教育课程以及来自大学教师和同学的帮助等都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综合问卷收集的资料及调查结果,并辅以相关文献资料,从学校和学生两个个角度针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其他文献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常伴有胆绞痛,发作时多有呕吐、恶心症状,在应用口服中药治疗时,药后易被吐出,因而难以收效.笔者应用大柴胡汤加减灌肠治疗本病,使药物通过直肠吸收而发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进行了冗余度机器人动态最优化控制的研究。由于局部优化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中采用了全局优化方法。基于全局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冗余度机器人的动态优化控制算法。由于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职教育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普及教育文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是高职教
本文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旨在通过自制肾单位模型学具、收纳盒学具模拟形成尿液的滤过与重吸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认同“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介绍五种动机理论即需要层次理论、目标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归因理论主要内容,从教育学角度探讨每一种理论给教师与学习者的启示,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人文主义的动机观及成就动机和归因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动机现象做出了分析。没有哪种单一的动机理论能解释清楚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各个方面,不同的理论只
在“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借助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云班课”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实践,从课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