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很多国家将教育改革的目标设定为建设学习化社会。而且,学习适应能力也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尤其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大一阶段的学习适应情况不仅对其日后的大学生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毕业后的终身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相关文献的查阅、收集和整理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并据此编制了《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随机向D师范大学、C师范大学、J大学和C理工大学四所高校的1200名2014级大学一年级新生发放。根据调查所得数据探究大学新生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等四个方面的学习适应性情况,个人和学校两方面的因素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的影响程度,以及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方面遇到的问题及需要得到的帮助。经调查分析,所得结果如下:1.D师范大学、C师范大学、J大学和C理工大学四所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良好,且其学习适应性水平在整体上呈现正向趋势。2.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分析得知:四所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整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就不同类别而言,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情况存在差异,但差异非常微弱,且呈现日渐缩小之趋势。“211工程”院校与非“211工程”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情况存在差异,且非“211工程”类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好于“211工程”类院校。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的院校的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归为两所院校层次相同,结构相仿,学生生源情况相近等。处于同一类型但不同层次的两所师范大学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存在差异,且C师范大学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高于D师范大学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而处于同一类型但不同层次的两所非师范院校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则不存在差异。3.在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方面,学校因素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程度更大。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是个人因素中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较大两个。在学校因素中,就读的学校、所学专业、学校的学习氛围、大学的入学教育课程以及来自大学教师和同学的帮助等都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综合问卷收集的资料及调查结果,并辅以相关文献资料,从学校和学生两个个角度针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