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决策中意见分歧的信息交流效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意见分歧都无时无处不在。通常人们期望通过意见各方的交流来缓和及化解分歧,然而有时却得非所愿,甚至反而酿成更激烈的冲突。围绕着交流对意见分歧的影响这一主题,社会心理学中以往在合作决策、竞-合决策、态度改变等领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众多富有意义的研究。以往的相关研究中,群体决策的意见整合研究与建议采纳研究采用不同的合作决策任务范式下,但都侧重于考察信息交流对合作决策中意见整合的影响,关注达成一致意见的选择过程,而关于不同意见聚合的共识过程的考察相对薄弱;“最后通牒”任务下的竞-合决策研究,对竞-合决策中的行为互动、行为偏好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丰富的探讨,但对行动信息交流与竞-合决策中意见分歧的关系,较少针对性的研究;态度改变的说服理论也探讨了信息传递对态度改变的影响,但对意见分歧双方的互动与态度改变的动态过程仍需进一步考察。此外,近年国内学者针对中国人处理人际事务尤其是纷争的态度进行了研究,但研究方法主要限于语义分析和问卷调查法。在对既往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本研究的研究路径。针对以往的相关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生态效度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利用生态效度较高的任务范式,着重探讨信息交流过程对社会决策中意见分歧的影响。实验研究部分由两个部分五个实验组成,其中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探讨了言语信息交流对合作决策中意见分歧的影响,实验四和实验五探讨了行动信息交流过程对竞-合决策中意见分歧的影响。具体如下:研究一主要探讨言语信息交流对合作决策中意见分歧的影响。实验一采用模拟的合作决策任务,探讨信息对称性(即合作决策双方所获信息的一致程度)对合作决策双方意见分歧程度的影响,并筛选适宜于后续研究的任务条件。研究发现,信息对称性对合作决策者的意见分歧程度具有显著影响,相较于信息一致和无偏向不一致条件,在双方所获信息为有偏向不一致的条件下,意见分歧程度最大。实验二采用经实验一确定的合作决策任务,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合作决策双方的在线交流,考察了合作决策双方的交流过程对决策意见分歧的影响,同时检验信息对称性对交流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 (1)实验二的合作决策任务中存在显著的言语信息交流效应,交流过程有助于减少意见分歧的程度,但并不能决定最终决策结果的方向;(2)信息对称性对合作决策者初始决策意见分歧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信息对称性对被试的交流过程有显著影响,合作决策双方所获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越强,信息交流的效应最明显;(3)通过对交流过程的内容分析发现,最终决策意见状态不同的个体,在交流过程中的发言总句数、陈述己方理由、反驳对方理由、变化重申决策意见、简单重复决策意见、给予否定反馈、给予肯定反馈、主动询问对方意见、寻求其他可能等类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理由角度与反馈的影响相对更显著。实验二为探讨社会互动中的态度改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实验三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基础上,通过独立决策-交流-再独立决策的三阶段任务范式和计算机联网模拟多轮商讨的方式,进一步检验理由角度与反馈两个自变量对言语信息交流效应的影响。对交流效果的分析从三方面指标进行:过程指标(交流指数)、结果指标(最终决策意见、决策意见的变化程度)和态度指标(对交流结果的满意度、交流过程的愉快度、交流对象的态度、交流对象的沟通能力、交流对象的固执程度的主观评价)。研究发现, (1)理由角度与反馈两个因素对交流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在过程指标上,理由角度的主效应显著;在结果指标上,理由角度与反馈都具有显著影响且两因素具有交互作用;在态度指标上,理由角度对被试对交流结果和他人沟通能力的评价显著影响,反馈对被试的情绪体验有显著影响;(2)信息交流后对他人意见的“同意”存在异质现象:真同意,是表里如一的基于态度改变的“同意”;假同意,是表里不一的、策略性的“同意”。研究二探讨行动信息交流过程对竞-合决策中意见分歧双方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四采用重复的“最后通牒”竞-合决策任务,探讨在持续的行动信息交流过程中,他人行动信息的变化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竞-合决策中存在显著的行动信息交流效应,行动信息交流影响了个体对他人印象的调控,进而影响个体决策的思考过程,但具体的决策行为仍然由具体的决策问题(如“最后通牒”任务中的提议方案)所决定。实验四还说明,竞-合决策中意见分歧的核心源问题在于“自利”与“公平”之间的权衡。实验五采用“最后通牒”竞-合决策任务,考察藏族和汉族大学生被试在与同文化和异文化个体进行“最后通牒”竞-合决策的行为,结果表明了藏族和汉族大学生被试在亚文化内和亚文化间进行社会交往行为上并不存在文化差异。同时实验五也表明“自利”与“公平”的权衡在不同文化间的普遍性,是导致竞-合决策行为中决策者意见分歧的核心问题,对实验四的发现从文化因素的角度进行了补充。通过一系列实验,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社会决策中意见分歧的信息交流效应,主要表现为信息交流过程影响意见分歧变化的程度,但不能决定性地预测意见分歧变化的方向。(2)合作决策中理由角度和反馈共同影响言语信息交流效应,且在交流效果的不同指标上体现出不同的影响。(3)竞-合决策中行动信息交流影响了决策者的思考过程,但不能改变决策行为。竞-合决策中意见分歧的核心源问题在于“自利”和“公平”的权衡。(4)社会决策中,意见分歧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着对他人意见“同意”的异质现象,即信息交流后对他人的意见“同意”出现两种分化,一种是基于态度改变的“真同意”,一种是策略性的“假同意”
其他文献
分析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重庆大学对谈课程在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的情况。
"以人为本"对社会形态的解读,突显了人在社会形态中的基础和中心的地位,确认社会形态就是人本身.社会形态有两个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次结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统一.这
近年来,我国的大拆大建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我们正在透支子孙的资源,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的建筑大多是短命的建筑,平均寿命仅25至30年,因此,对旧建筑改造非常
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权利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人的权利问题,对于我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
运用LaSalle不变性原理,研究了一类变时滞静态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鲁棒稳定性,给出了全局鲁棒稳定性的新代数判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尤其是城市户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营造是园林绿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方法直接影响着
环境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环境教育的国家,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环境教育法》。经过不断的发展,美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教师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如何提高教师质量,培养优秀的教师成为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焦点。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要尊师重教的传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螺旋桨穿支皮瓣治疗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6年6月本科收治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6~71岁,平均45.8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作为一种现代载体的重要类型,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在对人们的政治觉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及行为产生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