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全身弥漫坏死性小血管炎症,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多与免疫紊乱及感染等有关。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 NF-κB)作为介导免疫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9)作为细胞外基质损伤标志物,均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本实验研究两者在过敏性紫癜血液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在该病的疾病进展中可能存在的作用,分析其与肾损伤的关系,为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儿内科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经临床和实验室辅助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年龄≤14岁)的138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并将其分为无肾脏损害过敏性紫癜组(HSP组,80例)和有肾损伤的过敏性紫癜组(HSPN组,58例)。其中HSP组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单纯型、关节型、腹型及混合型过敏性紫癜。HSPN组分为大量蛋白尿组和非大量蛋白尿组,根据是否肾穿又分为肾穿组32例及单纯药物治疗组26例,肾穿组根据不同病理级别分为A组:II级(10例),B组:III级(16例),C组:IV级(6例)。同时收集40例在我院儿科门诊健康体检正常儿童(≤14岁)为本研究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液NF-κB及MMP-9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患儿外周血NF-κB的表达(51.62±9.53u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71±7.82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实验组紫癜患儿血清中的表达(161.51±73.93)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2.42±10.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外周血NF-κB在有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组的表达(71.10±10.21umol/L)高于无肾脏损害过敏性紫癜组(49.45±8.92umol/L),MMP-9在紫癜性肾炎患儿组血清中的表达(218.73±66.72)ng/ml明显高于无肾损害过敏性紫癜组(98.69±23.2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NF-κB在过敏性紫癜组各型临床表现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组表达高于单纯型、关节型以及腹型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紫癜性肾炎组NF-κB在大量蛋白尿组的表达高于非大量蛋白尿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MMP-9在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呈正相关(r=0.255,P<0.05),NF-κB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轻度相关性(r=0.17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NF-κB在不同肾脏病理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MMP-9在肾脏不同病理级别之间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κB与MMP-9呈正相关,(r=0.451,P<0.05)。结论:NF-κB及MMP-9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病,二者可作为过敏性紫癜预测肾损伤的标志,MMP-9可作为粗略预测HSP肾受累严重程度的指标。二者可作为药物治疗的一个靶点,对过敏性紫癜预防肾受累及紫癜性肾炎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