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接触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网站进行人际交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0-19岁的青少年群体是QQ空间、朋友圈等社交网站的主要用户之一,社交网站在青少年与朋友进行社会交往和维持关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他们会分配更多的时间与同伴相处,同伴在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维持和发展良好的友谊是青少年阶段重要的发展任务。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与线下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进行社会交往,社交网站为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因此,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相比于一般的社交网站使用情况,研究者更多着眼于社交网站使用中的具体行为(如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细化和深入探讨社交网站具体使用行为对青少年友谊的影响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社交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会在社交网站中选择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即真实自我呈现和积极自我呈现,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对青少年的友谊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社交网站中获得的朋友的积极反馈也会对青少年的友谊产生影响。基于社交网站使用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证研究的结果,并结合我国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积极反馈的情况,本研究采用横断与纵向相结合的研究设计,用问卷法收集间隔一年的两个时间点的数据,对青少年的社交网站真实、积极自我呈现与友谊的关系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考察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武汉市624名中学生的社交网站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积极反馈、社交焦虑以及友谊质量进行两次测量,两次测量间隔一年,并采用SPSS21.0以及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横断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中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短时间内,积极反馈在真实自我呈现与友谊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积极自我呈现与友谊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纵向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自我呈现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时间1的真实自我呈现对时间2的友谊质量具有显著的因果预测作用,但时间1的积极自我呈现对时间2的友谊质量因果预测作用不显著,即真实自我呈现对友谊质量具有长期影响;另外,时间1的积极反馈在时间1的真实自我呈现和时间2的友谊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交焦虑对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最后,阐述和总结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