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荀子的思想,尤其是其道德教育思想,尽管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然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荀子提出性恶论,将之作为其道德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性”乃人自然之本性,若不加以节制,则导致“性恶”;荀子将““性”与“伪”区别开来,提出“化性起伪”,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作出论证。在此基础上,荀子提出其道德教育的目标诉求,将目标分为培养“好法而行”之“士”、“笃志而体”之“君子”的基本目标和培育“齐明而不竭”之“圣人”的理想目标。荀子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涉及礼法、诚信、孝道、荣辱、生态等方面。他提倡崇礼隆礼、援法入礼,提出“诚信生神”,认为“以礼义事亲谓之孝”,提出“荣辱之来,必象其德”等相应观点。荀子在道德教育上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有身教示范、环境熏陶等施教方法及学思结合、道德实践等自教方法。荀子道德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分别探讨荀子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应部分的启示,将之契合起来,是本文的一个创新努力。在目标方面,荀子的目标分层思想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的明确与优化,即在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为指导的基础上,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标多元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一元性与具体目标多元性的统一。在内容方面,以荀子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为借鉴和参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优化和丰富,以更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之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具体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生态道德教育的推进与深化。在方法方面,荀子丰富的施教方法及自教方法启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运用方法:教育者需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需努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具体如“家风”的培育,学校制度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的优化与提升,社会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培育;需掌握基本施教规律,促使教学双方共同成长;受教育者也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