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升高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城市既有住区的碳排量在城市碳排放总量占有很大的比例,住区层面的节能减排与低碳更新势在必行。我国的城市既有住区目前主要由上世纪80、90年代的既有住区和2000年以后新建的既有住区构成,80、90年代的既有住区存量大,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住宅建设年代早,住区的低碳现状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城市既有住区的含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梳理了相关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整体的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大连市既有住区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研究:(1)首先对大连市既有住区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从地理位置、居民构成、住区低碳运行现状、居民心理标准等层面分析了影响既有住区低碳现状的因素,并将80、90年代既有住区与2000年以后既有住区进行了对比分析。(2)对大连市既有住区室内外CO2浓度进行了实地测试,并运用Rhino和Grasshopper软件构建了室外CO2浓度的可视化模型,分析了其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将其与室内CO2浓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既有住区的碳源、碳汇及重点减排对象。(3)构建了既有住区低碳评价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总结前期调研和测试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住区内的低碳因素按人、建筑、环境的层级进行一一分类,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基于人—建筑—环境的既有住区低碳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的理论,分别建立了既有住区低碳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居民对既有住区低碳品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4)以昌平小区为例进行了低碳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昌平小区的低碳现状为“中”,同理对其他调研住区进行了相同的低碳等级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以后既有住区低碳现状普遍优于80、90年代既有住区。(5)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从低碳生活、住区建筑和住区环境的层面提出了适用于大连市既有住区的低碳更新改造策略。通过全文的研究,明确了既有住区低碳现状的影响因素和住区中的碳源、碳汇、及重点减排对象,提供了构建既有住区低碳评价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与低碳定级的方法,为改善既有住区低碳现状,制定合理的低碳更新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