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审美意义探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陕北窑洞是陕北这片黄土地上的地标性建筑,是陕北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沉淀了沧桑的黄土文化。陕北窑洞不仅具有优良的实用价值,也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对传统陕北窑洞进行美学意义探究能展现窑洞这一建筑的独特魅力。  本文从中国窑洞出发,梳理窑洞建筑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的状况,并对在中国广泛分布的各类型窑洞分类,做整体性理解。进而辨析陕北窑洞在众多窑洞类型中的特征,找到典型的、传统的陕北窑洞。  本文对传统陕北窑洞的美学探究分六个方面,从形态意义、功能意义、装饰意义、空间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上展开。  形态意义——有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前者着意远处,将窑洞与窑洞周围的环境结合,在整体中来体现窑洞的审美特征;后者在近处,从窑洞内及窑洞外观察,体会更亲切。功能意义——将窑洞具有审美特征的结构、物件归为三个部分:窑洞构件部分、窑内陈设部分和院落布置部分,每部分选取两个典型。功能性物件首要于使用功能,审美意义在自不觉中产生。装饰意义——陕北窑洞是一种质朴的建筑,装饰不多。本文选取刻镂、塑形和图画三种艺术形式,体现的是陕北窑洞特色鲜明的装饰风格。  空间意义——将窑洞相关空间划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窑洞内的核心空间,另一部分是周围的空间,位于窑洞外的不同距离上。核心空间由上下、前后两个方向分别展开;周围空间则在窑洞周围,从院落、山间和村落所框绕而成的不同距离上逐层扩展。生态意义——在四个方面探究窑洞与陕北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突显窑洞的生态性品质。这不仅对窑洞居民有实质利益,在审美上,窑洞与环境内在交融,即窑洞居民与环境的交融,交融带来美感。文化意义——以陕北的文化特征、陕北窑洞和陕北人的性格特征为三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构成一个整体的三个表现维度。三个维度可以分别阐述,也可以从整体上来认识。  陕北地处农牧交界带,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汇聚。陕北人既有农耕文明的内敛细腻,又有草原民族的奔放粗犷,两种交织的生命体验反映在了陕北窑洞上。传统陕北窑洞有其精致的一面,但是简单的材质、简单的线条决定了窑洞的整体风格。传统陕北窑洞是自然而朴实的,陕北窑洞的魅力不在于发展变换,而在于其守护的坚韧,在于简单、质朴,意蕴浑然。
其他文献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标准,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依据。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标准的地位日趋重要,因此,近年来,对技术标准的讨论日趋激烈。本文是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技术标准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分析技术标准形成的动力机制,把它分为市场利益驱动机制、技术进步驱动机制、政策强制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讨论了技术标准的社会形成过程,分别分析了市场选择型技术标准
“势”是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范畴,是画家在艺术创作中主客观因素统一的结果,是画家审美情趣的体现和艺术创作追求的目标。纵观“势”论发展的历史,“势”与绘画的结合并成为
旅游业的发展在为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旅游资源掠夺式开发、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既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宋代儒学特别是理学的重要旗帜,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重伦理、重教化的色彩。研究朱熹的教化思想对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用双辊连续铸轧方法制备了Al Pb系轴瓦合金板材 ,铸轧工艺过程稳定 ,合金板成形良好。金相观察表明 :铸轧合金板第二相分布均匀、细小 ,尺寸
价值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然而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学界对它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对于二者的关系也有各自的理论阐释。从理论实质上看,价值和实践都是人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