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陕北窑洞是陕北这片黄土地上的地标性建筑,是陕北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沉淀了沧桑的黄土文化。陕北窑洞不仅具有优良的实用价值,也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对传统陕北窑洞进行美学意义探究能展现窑洞这一建筑的独特魅力。 本文从中国窑洞出发,梳理窑洞建筑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的状况,并对在中国广泛分布的各类型窑洞分类,做整体性理解。进而辨析陕北窑洞在众多窑洞类型中的特征,找到典型的、传统的陕北窑洞。 本文对传统陕北窑洞的美学探究分六个方面,从形态意义、功能意义、装饰意义、空间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上展开。 形态意义——有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前者着意远处,将窑洞与窑洞周围的环境结合,在整体中来体现窑洞的审美特征;后者在近处,从窑洞内及窑洞外观察,体会更亲切。功能意义——将窑洞具有审美特征的结构、物件归为三个部分:窑洞构件部分、窑内陈设部分和院落布置部分,每部分选取两个典型。功能性物件首要于使用功能,审美意义在自不觉中产生。装饰意义——陕北窑洞是一种质朴的建筑,装饰不多。本文选取刻镂、塑形和图画三种艺术形式,体现的是陕北窑洞特色鲜明的装饰风格。 空间意义——将窑洞相关空间划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窑洞内的核心空间,另一部分是周围的空间,位于窑洞外的不同距离上。核心空间由上下、前后两个方向分别展开;周围空间则在窑洞周围,从院落、山间和村落所框绕而成的不同距离上逐层扩展。生态意义——在四个方面探究窑洞与陕北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突显窑洞的生态性品质。这不仅对窑洞居民有实质利益,在审美上,窑洞与环境内在交融,即窑洞居民与环境的交融,交融带来美感。文化意义——以陕北的文化特征、陕北窑洞和陕北人的性格特征为三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构成一个整体的三个表现维度。三个维度可以分别阐述,也可以从整体上来认识。 陕北地处农牧交界带,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汇聚。陕北人既有农耕文明的内敛细腻,又有草原民族的奔放粗犷,两种交织的生命体验反映在了陕北窑洞上。传统陕北窑洞有其精致的一面,但是简单的材质、简单的线条决定了窑洞的整体风格。传统陕北窑洞是自然而朴实的,陕北窑洞的魅力不在于发展变换,而在于其守护的坚韧,在于简单、质朴,意蕴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