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牛场的净化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黏膜病(mucosal disease,MD),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其感染宿主谱广,流行范围大。国内于上个世纪80年代首次由李佑民等报道了该病后,其他学者也相继报道了BVD的流行。随着国内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BVD的防控也越发重视,并逐渐将流行病学调查与净化纳入到该病的综合防控中去。流行病学调查是牛病毒性腹泻防控与净化的关键与前提,而净化是防控与消灭BVD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防控该病的最终目标。本研究旨在了解近年来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情况,通过检测与淘汰牛群中BVDV持续性感染牛,达到控制与净化该病流行的效果,并为吉林省乃至全国BVD的防控提供示范。本研究内容包括如下:运用检测BVD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对吉林省部分地区牛场进行了BVD流行病学调查,采取了796份粪便样品用于抗原检测;其检出率为3.45%~42.65%。该结果补充了国内BVD的流行病学数据,为选择BVD净化的净化牛场提供依据。对采集于目标净化牛场的7645份血清样品进行BVDV感染的本底调查,对采集于不同季节、年龄牛群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显示净化牛场BVDV平均检出率为12.22%(934/7645),其中犊牛、育成牛、青年牛及成年牛BVDV抗原检出率分别为4.73%、8.35%、9.38%及17.29%。对不同季节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冬季(12月~次年2月)采集样品BVDV抗原检出率最高,为14.06%。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年龄的牛群其BVDV感染存在差异性。对检测为BVDV阳性的动物,采用隔离饲养,间隔21天后再重复检测两次,三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动物判为BVDV持续性感染动物(persistent infection,PI),并对其采用淘汰处理;隔离期间阳性转为阴性的动物,判为康复牛。经过长达一年的监测及淘汰PI动物,该净化牛场BVDV检测率逐渐下降,从12.22%降至0.22%,累计净化PI牛514头,净化牛场取得了良好的净化效果。同时,应用MDBK细胞对73份阳性样品进行了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毒株的免疫学特性、生物型与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BVDV感染牛中成功分离获得了10株BVDV新毒株,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10株BVDV中4株为CP型,6株为NCP型毒株。以IPMA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BVDV CC13B毒株之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的5’UTR基因与2019BVDO4882毒株(Gen Bank:MW528231.)同源性高达96.8%~97.6%;Npro基因与2019BVDO4882毒株同源性为93.39%~95.8%。以5’UTR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感染净化牛场的BVDV毒株为BVDV-1d基因亚型。上述结果揭示出净化牛场BVD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可能源自于同一BVDV毒株。此外,本研究同时对净化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牛肠道病毒混合感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BVDV单一检出率为10.12%;其与BEV混合检出率为2.10%,该结果揭示出牛场存在BVDV与BEV混合感染,为牛腹泻性疫病今后的防控及净化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为探讨稀土尾矿区人工培育苔藓的可行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选择赣南典型的稀土尾矿,通过室内苔藓培育实验,研究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对稀土尾矿区苔藓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快速培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毛口藓(Trichostomum brachydontium)、卷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involutum)、扭叶丛本藓(Anoectangium stracheyanum)、纤枝短月藓(Brac
近年来,市面上涌现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区块链。各区块链以独立平台的方式运行,没有考虑与其它链进行交互的需求,限制了不同链之间的互操作性。在此背景下,工业界和学术界对区块链的互操作性展开了研究,并开始了跨链交互的尝试。现有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使用可信中介来连接不同的区块链系统,进而实现跨链通信功能,且侧重于跨链事务处理与验证。经研究发现,跨链网络传输模型将直接影响跨链交互的性能及可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逐步迈向复杂化与智能化,这使得多路输出电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当前,多路输出电源常通过在隔离型变换器的变压器副边绕制多个绕组的方式实现,其中反激变换器的应用最为广泛,这种实现方式较为简单,但存在交叉调整率问题,交叉调整率问题严重影响电源的供电质量。因此,为了改善交叉调整率问题,本文基于反激变换器对多路输出电源方案展开研究。研究了单级式多路输出反激变换器方案。首先基于
未来战场中士兵装备的日益精良,携带的先进武器日益增多,战斗负荷不可避免的增加,减轻士兵携带武器和弹药的重量以提高士兵的机动性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埋头弹及埋头弹武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某小口径埋头弹机枪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埋头弹机枪的总体方案,对起落式弹膛机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对复进机构、供弹机构、膛口装置等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埋头弹机枪的三维
目的 探究胃癌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cell-in-cell的形成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胃癌细胞与单核淋巴细胞(PBMC)的共培养体系分为对照组、1∶1组和5∶1组。PBMC和BGC823细胞分别以1∶1和5∶1的接种到24孔板中(共5×10~4个)。通过吉姆萨染色检测“cell-in-cell”构建情况。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结果 1∶1组的“cell-in-cell”构
私有(或半私有)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ICS)。通过逆向工程推断协议格式对于许多网络安全应用(例如程序测试和入侵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协议逆向工程方法耗时,繁琐、易出错。最近提出的自动化逆向协议方法既不能有效处理基于网络流量分析的二进制ICS协议,也不能从协议程序实现中准确提取协议字段。本文提出一个工业控制系统协议逆向工程框架(ICSPRF),旨在以更高准确度提取ICS协议字段。ICSPR
耕地利用净碳汇是影响耕地利用进程的重要因素,分区优化耕地利用是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耕地利用碳源-碳汇视角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省(市、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并探究耕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脱钩效应;结合脱钩结果和粮食产区进行综合分区优化,借助灰色模型预测了2021—2035年各综合分区的净碳汇量及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研究期
随着川东地区天然气开采进入中后期,某天然气净化厂川东地区原料气处理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存在部分工艺参数偏离设计值,能源消耗和化工原材料消耗相对较高,装置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生产成本增加,以及产品气质量有待升级和尾气排放达标治理等问题,在推进智能净化厂建设存在诸多挑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某天然气净化厂的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分析,从优化脱硫装置工艺流程、实施技术改造、调整现场操作及相关参数、总结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血清CD14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84例TIA病人为TIA组,60名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根据ABCD3量表评分将TIA病人分为低危组(ABCD3量表评分≤3分,78例)和中高危组(ABCD3量表评分4~13分,106例),对TIA病人进行随
针对当前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人才极度匮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等现象,通过分析“新基建”背景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际,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工控安全人才的需要。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前沿为核心构建模块化、矩阵式的课程内容体系,避免引发学生习得性无助;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幸福心理和抗逆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可迁移的技能与能力,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