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渣与污泥人造骨料替代天然石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d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天然石料日益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工程建设的成本。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作为垃圾焚烧后的主要产物,其经预处理制成的炉渣集料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和胶凝活性,具有替代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石料的潜力;生活污泥经过烧结可以制备得到污泥骨料,同样具有替代天然石料的潜力。因此,为提高炉渣集料与污泥骨料在道路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价值,本文对炉渣集料、污泥人造骨料进行了研究,并对两者分别在沥青混合料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究,为炉渣及污泥骨料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采用筛分试验、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XRF)、扫描电镜技术(SEM)等方法研究炉渣集料的组成特征、粒径分布、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化学组分及微观形貌特征。结果发现,炉渣集料试样中1.18mm~9.5mm粒径范围的炉渣集料占比最高;炉渣集料相较于石灰岩集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吸水率。通过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了不同粒径及不同替代率的炉渣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任意粒径范围的炉渣集料,炉渣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都会随其替代率的增加而逐渐提高。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测试了不同粒径及替代率的炉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发现,使用粒径大于4.75mm的炉渣集料替代天然石料会对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使用粒径范围为1.18mm~2.36mm和2.36mm~4.75mm的炉渣集料可以提高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和最大弯拉应变,但其提高幅度也会随炉渣集料替代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粒径越大,降低幅度越大;炉渣集料的重金属浸出试验表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远低于规范标准,可认定为无害废物,其替代天然石料用于沥青混合料时,具有较好的环境安全性。利用热重分析技术(TGA)对生活污泥进行了热学性质分析,得到了其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了其预处理温度(650℃);设计四水平三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原料配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硼酸掺量四个工艺参数对污泥骨料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是影响污泥骨料性能的最重要的工艺参数。污泥骨料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试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环境安全性;将污泥骨料应用到沥青混合料中,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污泥骨料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要高于炉渣沥青混合料,最大弯拉应变与对照组和炉渣沥青混合料基本一致,而残留稳定度和TSR相较于炉渣沥青混合料略有下降,但仍满足规范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交通量迅速上升,特别多的道路受到破坏,或原有路线不能满足当前要求,所以当前有越来越多的道路进入了中修或大修的阶段。护栏在道路安全防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修缮道路时,路面加高是一种普遍情况,这就导致了原护栏不能满足防护要求,如果对原护栏全部拆除再建设新护栏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如能将原护栏进行加高改造得到满足规范的新护栏则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措施。本文采用ANSYS/Hyp
对风电塔筒支撑式基础进行吸收、改进,结合装配式结构的节点连接技术提出的风电塔筒装配式基础,是一种全预制化、现场只需装配作业的新型装配整体式风机基础,其较于传统风电塔筒扩展式基础有材料用量小、施工工期短的优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装配式结构节点连接技术做了大量研究,但风电塔筒装配式基础结构中与传统连接技术不同的后浇带节点及螺栓节点连接仍鲜有研究。针对此问题,首先采用现场试验对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应
彝族是西南氐羌族系中重要的一支,其历史文化要素浓厚,并且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云南作为彝族主要的聚居区之一,其丰富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风土人情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彝族民居。彝族民居不仅蕴含了该族人民的生存智慧,它还实际地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结构和信息,从建筑历史的角度来看,彝族民居也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本文以当前时代背景下城市化与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传统民居更新等现状为出发点,在对既有文
近年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以其特殊的结构形式成为了一种效率较高的桥面板。同时,其纵肋、面板和横隔板之间的连接部位由于自身构造的复杂性和焊缝数量多,导致开裂现象尤为突出。而在实际工程中,通常受到循环荷载与腐蚀介质的耦合作用,其危害性比单独作用在桥梁上的腐蚀或者疲劳更为严重,本文基于整体—局部有限元分析和断裂力学相结合,以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为指标,引入腐蚀因子,采用工程修正模型,计算出正交异性板横隔板
管道悬索桥作为油气运输的主要结构之一,其外形美观、跨越能力强以及经济指标良好。相比于一般悬索桥,管道悬索桥横向刚度小,风致稳定性差,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挠度和扭转,故需对管道悬索桥施加风缆结构。风缆与一般悬索桥主缆线形不同,它属于一种空间曲线,受力分析更为复杂以至计算相对繁琐。目前,对于空间线形求解多数采用分段悬链线理论求解,具有较好的精度。国内管道悬索桥起步较晚,风缆和稳定索相关理论研究匮乏
镁合金低密度、较高比强度和刚度在轻量化减排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镁合金易被腐蚀,降低了镁合金制品的使用时长,阻碍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推广和应用。而表面防腐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有机涂层是最具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然而受涂料交联固化影响,有机涂层较易产生孔洞等缺陷。因此,本文选择在涂层中添加石墨烯缓蚀填料来改善涂层防腐蚀的能力。具体操作方法为: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石墨烯添加量改性的
山岭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当隧道经过傍山、沿溪段时,就会产生偏压现象,带来开裂、变形破坏等一系列工程问题。本文通过资料、文献整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勘察及监控量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山岭公路隧道偏压形成与致灾机理、防治对策进行综合论述,依托贵州正习高速公路段天鹅穴隧道,开展相关研究,效果显著。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系统性得出四种偏压致灾类型:地形原因诱发类型、地质原因诱发类型、
我国曲线梁桥倾覆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曲线梁桥自身的结构特点和车辆荷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出发完善曲线梁桥倾覆风险评估方法,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营。运用动态称重系统(WIM)和视频监控技术对车流原始数据进行采集,获得的车流统计分布特征值作为蒙特卡洛法(Monte-Carlo)模拟随机车流的基础;随后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桥梁
覆冰输电线在风荷载的激励下极易产生舞动。输电线的长时间舞动可能会降低输电线线路结构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断线和倒塔等严重事故,给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在理论方面和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对覆冰输电线线路舞动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论文首先分析了摄动法对输电线舞动控制方程的适用性,对风荷载激励下的覆冰输电线进行物理建模,得到非线性偏微分运动方程。运用模态叠加法和伽辽金法对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
修建隧道时难免会穿越非均质岩层地区,由于非均质岩层情况复杂多变,隧道爆破开挖往往会出现许多状况如超挖、欠挖导致爆破质量不佳,本文以重庆市双碑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 GTS NX软件建模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不同结构面倾角及结构面两侧岩性差异条件下的爆破超欠挖问题,分别得出不同爆破参数下爆破超欠挖量随结构面倾角及结构面两侧岩体弹性模量之比的增减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隧道非均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