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成本—收益的实证研究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还是从当前发展中国家的二元转型过程来看,劳动力转移都是一国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会发生的人口流动过程。按刘易斯《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所述,当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成后社会“二元”结构也就基本实现向“一元”的转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不断退出,但劳动力转移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进程中并未发挥显著效果,城乡收入差距、产业效率差距仍较大,农业现代化依旧是我国“四化”建设的短板。当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如何更有效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断激发农村、农业、农民活力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议题,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转移劳动力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从成本-收益角度探讨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促进作用有限的原因,分析不同劳动力转移路径的影响差异,进而针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劳动力转移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以二元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农业现代化理论为研究基础,确定农业成本-收益内涵,建立农业生产成本-收益、农村发展成本-收益、农民生活成本-收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劳动力就地转移、劳动力异地转移、有效劳动差异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市场化资源分配比重、对外开放程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作为衡量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解释变量,讨论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成本-收益间的关系。运用2001-2016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相关指标,采用熵权法分别对农业成本、收益进行综合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模型分析转移劳动力以及相关外部环境指标对农业成本-收益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劳动力转移途径对农业成本-收益的不同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2001-2016年全省农业成本-收益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部分地区的农业成本自2013年起增幅不明显且略有下降;而农业收益不断走高且地区间差距逐渐缩小。第二:当前全省就地转移劳动力数量已达到有利于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收益阶段。第三:目前劳动力异地转移数量增加既不利于降低农业成本,也不利于提高农业收益。第四: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差异增大一方面会降低农业成本,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农业收益,但对农业收益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农业成本的影响程度。第五: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指标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中,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均较为显著而其他指标的实证结果不显著或影响程度较弱。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地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肥胖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择期行腔镜下腹部手术的老年肥胖患者60例
井波陵一的《红楼梦》采用了异化与现代口语体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其异化策略基于中日两国同处于汉字文化圈的前提,让日语经历了"异"的洗礼,让读者感受到了"异"的刺激与新奇;
从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方向、目标,并对现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地勘单位可持续健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