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含能材料连续化生产关键设备及工艺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iz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多液体含能材料的硝化制备存在快反应、强放热的硝化过程,一旦传热失控,必然发生恶性爆炸事故,而且采用常规间歇操作过程,不能连续化生产分离,安全程度低。本文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液体含能材料的连续化生产工艺设备与分离工艺设备,运用CFD仿真技术与实验结合,设计出微通道反应器、离心分离机的两款微化工设备,直接运用在BuNENA的合成与NG后处理工艺,证明了设备的高效性与安全性。(1)根据微反应原理设计制作了微撞击流反应器、静态混合微反应器。用模拟、实验验证微撞击流反应器在流量为10 mL/min、20 mL/min、30 mL/min时,其压力损失在0.07 kPa—0.36 kPa,并且压力损失随着两股溶液入口体积流量、水力直径的增加显著减小;借助“Villermaux/Dushman”体系评价标准,得出微尺度下,最佳的入口体积流量比为R=1,入口管水力学内径d=2 mm,最利于微撞击流反应器的微观混合;对于静态混合微反应器直观模拟了相态分布,确定了微形柱结构直径设为200μm,横向间距设为100μm,纵向间距使用200μm能够达到最好混合效果;利用微撞击流反应器和常规反应器对BuNENA合成工艺进行对比,产品纯度从93.0%提升至98.1%,产率可达87.1%,工艺效率提高。(2)针对2 kg/h硝化甘油微化工生产线的后处理分离工艺,设计制作出后处理离心分离机。给出设计原理公式、经验并且根据公式制作出计算分离机转鼓的matlab程序,计算得到转鼓分离区长4.133 cm,内径9.566 cm,重相堰板半径的范围在3.9 mm—6.532 mm,轻相堰半径3.8 mm,液体进口半径2.5 mm,最大分离容量在110 mL/min,轻重相极限比是0.2—5。应用CFD仿真验证转鼓分离转速设为3000 rpm—4000 rpm,重相堰半径设置为5或5.5都可以满足工艺分离要求。在NG后处理工艺上制作四台离心机作为硝化甘油初分离、水洗、碱洗、第二次的水洗工艺设备。在第一次水洗过程中初,去离子水温度设置常温,流量设置为21 mL/min;碱水洗涤,水温控制在40℃,流量设置为14 mL/min,碳酸钠质量分数为30%;热水洗涤水温控制在35℃,流量设置为14 mL/min。四级洗涤分离后,样品阿贝尔值>17min。后处理过程中,能影响硝化甘油的安定性因素设置有在线监测,远程控制和安全阀作反馈调节,保证安全性。
其他文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质轻,半透明,可柔性加工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n型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带隙较宽,迁移率高,并且颗粒形态均一,成膜性好,广泛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中电子传输层(ETL)。然而需要高温退火以及不良的形貌和缺陷影响器件性能与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可以采取对ETL进行掺杂以及界面修饰,消除表面缺陷的同时进行能级调控。本论文以反向结构器件为基础,制备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近年来,编队控制问题由于其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其中一类典型的编队控制问题,即多智能体系统的环形编队控制问题。假设所有智能体初始时刻任意分布在一个给定的圆环上,并被限制在圆环上的一维空间内移动,通过设计每个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律,使得多智能体系统在圆环上形成期望的编队队形。考虑到闭环系统的收敛速率也被认为是协同控制协议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因此研究多智能
随着边坡工程规模的增多,边坡监测对于保障其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愈加重要。针对传统边坡监测方法中存在点位布置限制、测量设备昂贵、获取信息较少等问题,考虑非接触式的近景摄影测量具有设备成本低、获取信息全面、监测操作便捷等优点,本文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对边坡进行三维点位监测分析,基于边坡影像中的特征信息进行图像匹配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成果如下:(1)对近景摄影测量、相机标定等原理进行了阐明。对近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不断向外围扩展,形成了连接周边卫星城市和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市域快线等,该类线路的特点是线路距离长,发车间隔较大,客流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普通的站站停运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是作为优化该类线路运营模式的重要手段,然而快慢车模式采用非平行运图,其运营组织方式和线路布置都较为复杂,导致线路的通过能力降低,影响列车运行效率。在此背景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极大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针对此类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多种算法对路网速度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希望根据预测结果对交通进行疏导,但是现阶段的交通拥堵预测研究是基于单一路段,对于多条路段所组成的路网交通预测精度较低,无法很好的表现出路网真正的速度态势。本文基于此类问题,将路网不同时段的速度变化抽象成图片,逐帧播放,通过前几帧图像预测后几帧,在此基础
学位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获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出行会产生大量的轨迹信息,这些信息蕴含了丰富的行为规律,通过对轨迹数据进行挖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本文研究是基于高校学生日常出行的应用场景中,根据学生自身行为特性,对学生的轨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其出行规律。本文针对数据预处理、停留点识别和频繁模式挖掘等工作做了以下研究:(1)介绍轨迹数据
近年来受到摩尔定律限制的CMOS技术的复兴需要新材料的发掘。二维层状半导体由于其原子薄体的特性促使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快速崛起,这种特性使其在尺寸减小的情况下能够不引起有害的短通道效应。p型2D半导体在许多电子和光电器件如互补逻辑电路、光电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LED)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二维半导体是n型的,p型二维半导体家族相对较小,极大地限制了二维半导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虽然可通
现代化的战争环境日趋复杂,各种高速、超高速作战平台的出现和越来越多的使用,对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论文以某科研项目为背景开展了高速目标检测雷达信号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首先,针对T/R-R探照一体新体制线性调频雷达,建立了回波模型并进行了信号处理的仿真验证,重点研究了高速运动目标在传统雷达信号处理流程下对雷达系统检测性能的影响。其次,针对T/R-R探照
近些年来,结构光束由于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光源的重要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目前结构光束的产生、聚焦、调控往往都需要复杂、昂贵、庞大的光学系统来实现。为了给这些问题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本文将超表面与结构光束相结合,利用了偏振不敏感型超表面灵活的相位调控能力、对多偏振的广泛适用特性和超表面本身的超薄易集成的优势,通过仿真设计了多个超表面,产生或调控了多种特殊的光场,并对光场的强度、偏振、聚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