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地球平台概念的提出,空间数据获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而使空间信息向多源、多级和海量化的趋势发展。同时,空间信息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正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空间数据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基于G/S模式的数字地球平台以其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架构成为新一代数字地球平台的领军者,为空间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应用空间。G/S模式即地学信息浏览器/空间信息服务器(G/S)模式,本文介绍了该模式的基本理论和体系架构,对比了G/S、C/S和B/S模式的异同和优劣。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基于G/S模式的数字地球平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G/S模式的数字地球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安全传输作为当前各行各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在文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数据传输安全的理论和重要性。介绍了影响网络安全的关键点、网络安全模型和网络安全架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据传输加密的方式方法,对比各种方式方法的区别和优劣势。并对Java的安全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本文以基于G/S模式的地学浏览器UStar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目前主流的数据传输安全解决方案深入分析了G/S模式下G和S两端数据传输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G/S这一新型的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技术探讨。通过对G/S模式和数据传输安全这两方面内容的结合,研究了G/S模式下地学浏览器的传输安全性的体系架构和解决方案。同时,在对G/S模式下数据传输的特点和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对数据安全性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Java可扩展安全架构为基础,提出一种比较可行的G/S模式下数据传输安全性应用解决方案。本文最后将提出的传输安全解决方案整合应用于课题组开发的基于G/S模式的数字地球平台应用实例——UStar并进行实例测试和分析总结。详细介绍了传输安全解决方案在UStar中的体系结构、技术方案、可行性和特点等。并对解决方案以基于Google Earth的KML/KMZ文件的数字旅游之数字九寨系统的部分应用为例进行了测试和效果展示。并以此为切入点对G/S模式和G/S模式下数据传输安全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