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统计数据是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信息资源之一。统计数据质量事关宏观社会经济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然而,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却一直比较突出,是国内外、理论实践方面都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长期以来施行的统计制度在现行体制下显现出诸多弊端,统计数据的质量仍然突出。在统计数据生成的全过程当中,存在诸多导致数据失真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也最难以防控。由于外部干预等非技术因素的介入,使得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远比西方国家的复杂,对我国统计制度的改革和优化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统计执法等方面反映的问题,以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GDP和总人口与中央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GDP和总人口之间的差异进行的实证分析,来说明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现状。从实证的角度看,数据质量问题的成因,更多可能是非技术因素,如统计制度和不正确的政绩观等等。然后从统计实践、统计法律法规中发掘数据生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统计相关方的利益差异与冲突。在经验归纳基础上,利用博弈论建立起统计数据博弈模型群,大致模拟了主要的统计数据博弈过程。在本文中,统计数据博弈模型的建立,不是任意假定或忽略统计博弈方关系、随意设置收益函数,而是通过经济利益分析来找出统计博弈方的实际博弈关系和各自的利益关切点,使模型中的统计博弈方的决策变量从离散转向连续;博弈方的完全理性约束放宽到有限理性;博弈的顺序从静态转向动态,让博弈模型更加逼近实际。本文通过对统计数据博弈模型的分析,考察了数据生成过程中的统计相关方如何左右着数据质量,抓住利益调整,在均衡选择、管理对策方面进行探讨。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政府体制、政府统计管理体制设置存在着让“不合理博弈”发生的基础和条件;统计数据生成过程内外,存在有动机、有机会干预数据生成的博弈方或机构;数据生成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与冲突左右着数据质量水平;官员干预是干预的主要源头,干预使统计数据生产者行为复杂化,对使用者的信任和对数据生成质量都是破坏性的。最后,文章归纳出统计数据生成的博弈均衡观,并基于对统计数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数据质量管理对策,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