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的行动策略研究——以营口市B区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征占农民土地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农民为了在动迁中维护自身利益,获得更有利的动迁补偿条件,失地农民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在已有的政策规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行动方式,这些行动方式直接导致失地农民形成各种各样的行动策略。那么,失地农民具体通过什么样的行动方式在利益主体相互博弈之中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了怎么样的行动策略?整个动迁过程中他们的行动策略是否是一样的?现在他们的生存状况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笔者想通过这篇论文想要回答的问题,也是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本文运用个案访谈法对B区已经动迁的失地农民进行访谈,获得农民动迁过程中一些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深入系统的了解到B区从1983年动迁至今的全过程的动迁状况是怎么样的。并且归纳出失地农民行动策略的形成过程和几个变化阶段,根据调查地点各个时间段动迁的主要目的和补偿政策的不同,将调查地点的动迁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失地农民的主要行动策略和行动方式在文中都有阐述。  文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笔者为何选取这个论题,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确定了本文是以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态度转变为文章主线,社会行动为框架,以社会行动理论为研究视角,对本篇论文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政府早期对失地农民的态度和动迁时补偿问题的出现。因为动迁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农民对动迁政策产生了怨恨情绪,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强拆问题。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一下中期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动员态度和政策补偿,着重强调了在“周转费”的机动性条件下,农民和“联系人”及动迁负责人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不满现状的农民智慧的反抗。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晚期动迁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行动策略“望风而动”和在宅基地上建设无照房屋的行动策略,此行动策略的前提是政府在政策导向上已经变相承认农民宅基地归农民私人所有。最后一章对全文的动迁过程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且从动迁的时期性分析,社会行动理论分析和行动中的博弈三方面进行总结。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  文章的最后,对全文内容作出了概括性的总结,也提出几点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其他文献
城市贫困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运用社会互构论这一基本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问题,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极速发展,大量农村已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现象越发明显。在新时期下,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在城市务工,留守妻
“国际话题”与“家常话题”“它是灭绝人类的极恶行径!但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面向未来,不能再结怨了。”“怎么看‘9·11’事件和奥巴马当选?”“‘9·11’事件是恐怖行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力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据估计,截止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
有效的员工全员培训是防控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重要措施.该文介绍将医院员工按岗位性质不同分为临床科室主任护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医护人员,
通俗而不庸俗,亲和而不迎合,愉悦而不低俗,消遣而不恶俗,在娱乐化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为大众提供健康的精神晚餐。 Popular but not vulgar, pro-and not catered to pl
本研究从闲暇与生活结构的张力这个微观视角来论述闲暇问题,通过对湖北Z村的个案研究和对该村村民的深度访谈,考察了当代农民生活结构、闲暇方式的现状和变迁,最终得出下列结论:
农村选举是农民直接参与国家或基层组织民主的重要形式,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的村委会选举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在政策和法律上都在不断进步,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快,我国的证券业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必须顺应潮流趋势加快开放的进程;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应当履行我国在加入时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它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