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主选举的理性选择分析——以苏北Z村村委会选举为例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e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选举是农民直接参与国家或基层组织民主的重要形式,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的村委会选举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在政策和法律上都在不断进步,但是选举的制度和规定还不完善,村委会选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采用个案调查的方式深入村庄进行实地观察,运用文献资料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从理性选择的角度,结合霍曼斯、布劳、科尔曼等社会学家的理论,对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   文章不仅描述了Z村第九届村委会选举的实践过程和最后结果,还就选举中的各方利益关系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了理论分析。   通过对Z村村委会选举过程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农村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部分选举程序缺失、乡镇政府过多干预选举、选民的参与热情不高、选举中出现政治权利的非法交换、选举中的不合法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等情况。针对选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帮助基层政府和村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基层经济、政治建设,加强法律和制度监督等方式,来逐步消除农村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分散性宗教,是中国农村家庭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以家庭为中心,完成了有关于生、婚、祭、丧的各种宗教仪式,当我们思考农村民间信仰世代发展存续的背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和男性相比,女性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社会上职业隔离、同工不同酬、女性将家庭和工作一肩挑等现象普遍存在。家庭是人们生
本文通过建立系统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人口与资源环境交互作用机制的关联度模型,定量揭示北京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关联因素的强弱先后排序及这种关联程度在
城市贫困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运用社会互构论这一基本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问题,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极速发展,大量农村已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现象越发明显。在新时期下,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在城市务工,留守妻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力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据估计,截止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
有效的员工全员培训是防控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重要措施.该文介绍将医院员工按岗位性质不同分为临床科室主任护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医护人员,
本研究从闲暇与生活结构的张力这个微观视角来论述闲暇问题,通过对湖北Z村的个案研究和对该村村民的深度访谈,考察了当代农民生活结构、闲暇方式的现状和变迁,最终得出下列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