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了解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变化情况及识别影响CKD进展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延缓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本研究旨在了解及评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不合并糖尿病的CKD患者GFR变化情况及识别影响CKD进展的危险因素,指导我院CKD患者的管理。二、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1.1~2019.3.31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脏内科600例不合并糖尿病的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CKD病因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多囊肾及病因不详(无法准确判断原发病因)。研究终点事件:CKD5期且已行肾脏替代治疗。实验室检查资料: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钾、钙、磷、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尿酸。随访资料以月为单位收集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尿酸。药物使用情况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物(他汀类)、复方α-酮酸(简称α-酮酸)、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免疫抑制剂。根据血肌酐,用2006年中国人系数校正MDRD公式计算GFR值,根据线性模型对GFR筛选及处理。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三、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的600例患者,年龄为56(42.0,68.0)岁,其中男性359人,占59.8%。最终进入透析的有221人,占36.8%。不同病因: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多囊肾分别为:203人,60人,79人,42人,所占53%,16%,20%,11%。随访次数6(4.0,9.8)次,随访时间27(13.3,50.0)月,GFR的变化为-4.4(-9.6,-1.4)ml/min/1.73m~2/year。初始GFR值为41.9(20.6,60.9)ml/min/1.73m~2。2.不同分组GFR变化情况:不同性别、年龄、CKD病因对GFR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不同随访次数对GFR变化有统计学差异。3.影响CKD进展的Kaplan-Meier分析:年龄、随访次数、收缩压、舒张压、降脂药物、ACEI/ARB、激素、免疫抑制剂、血红蛋白、钾、钙、磷、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尿酸、下降速度分级、CKD分期对CKD进展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影响CKD进展的COX回归分析:随访次数、钾、白蛋白、总胆固醇、血肌酐、胱抑素C、降脂药物,初始CKD分期和变化速度分级对CKD进展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5.CKD不同分期间比较:年龄、随访时间、随访次数、收缩压、血红蛋白、钾、钙、磷、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尿酸、激素、免疫抑制剂、降脂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同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CKD不同进展速度间比较:年龄、随访时间、随访次数、GFR变化值、舒张压、钾、钙、白蛋白、血肌酐、激素、钙离子拮抗剂在不同进展速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结论1.我院CKD患者年龄为56(42.0,68.0)岁,随访次数6(4.0,9.8)次,随访时间27(13.3,50.0)月,GFR的变化速率为-4.4(-9.6,-1.4)ml/min/1.73m~2/year,属于中度进展人群。2.本研究显示,随访次数与CKD进展明显相关,随访次数越多,CKD进展越缓慢,建议CKD患者定期随访,监测相关指标,及时干预。同时建议医生指导患者将每次随访GFR值进行整理,以时间为横坐标,GFR为纵坐标做图,判断疾病进展趋势及除外是否处于急性加重期,加强疾病的自我管理。3.临床用药:针对高血压,无明确禁忌症,首选ACEI/ARB降压,必要时联合降压。降脂药物应可以延缓疾病进展,符合适应症则及早应用。合理安排蛋白饮食,避免蛋白限制不当导致营养不良或蛋白摄入过多加重疾病负担,促进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