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失能老人助餐配餐的服务触点设计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ka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老人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适应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正在推广,生活照料类别服务项目中的助餐配餐服务存在巨大需求。本课题研究过程分为前期理论研究、中期实地调研和后期分析设计三个阶段。前期理论研究阶段首先进行文献梳理,了解失能概念的发展历程和评定标准,明确失能老人群体的定位。继而对助餐配餐国内外服务现状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对于助餐配餐服务的研究较片面、视角较宏观,缺乏对失能老人需求的微观洞察。最后对服务触点理论进行概念溯源和定义辨析,过程发现AT-ONE服务触点卡工具包这一理论工具,可用于后续对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触点进行梳理和创新。中期实地调研阶段包括预调研和正式调研。调研主要对象为广州荔湾区茶滘街接受长者饭堂助餐配餐服务的失能老人。预调研通过对两位失能老人的非参与式观察了解失能老人的生活型态,初探助餐配餐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正式调研对两位接受助餐配餐服务时间更长的失能老人、失能老人照护者、社工及送餐员等服务利益相关者进行观察访谈及行为分析。发现服务过程中的取餐用餐阶段存在流程繁琐,失能老人用餐流程操作不便等较多问题,同时关注过程中的服务触点,后续进行深入分析。后期分析设计阶段运用AT-ONE服务触点卡工具包建立服务旅程并进行语境推演,聚焦助餐配餐服务过程中的用餐阶段的痛点问题和对应的服务触点,分析得出设计机会后进行服务触点设计。最后产出一款可重复利用的餐盒设计方案,设计点包括使餐盒和餐具盒易于打开、增加餐具的稳定和易用性、增加多个餐盒分区和配色规格满足不同年龄段失能老人的需求等,以点带面优化失能老人在用餐过程中的服务体验。本次研究从失能老人的视角出发,通过前期理论研究、中期实地调研和后期分析设计三个阶段对社区长者饭堂助餐配餐服务进行探索。最后通过对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触点进行设计,为现有服务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份可能的解决方案。既是弥补服务当前的不足,同时也呼唤全社会对失能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和科学力量大力加强的时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我国人民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也同时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人民对于提升身体素质水平的诉求不断提高。在“全民健身”战略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兴起的背景下,移动健身应用顺应时代需求呈现在公众视野,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问题。人具有社交需求,因此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将以突出移动健身应
在微电子制造领域,垂直运动平台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随着白光干涉扫描等精密技术的发展,对垂直运动平台也提出了大行程高精度的定位要求,而传统的单驱平台难以同时满足大行程和高精度的要求。本文针对宏微垂直运动平台的高精度定位问题,开展宏微控制算法、宏微协同控制策略以及误差补偿研究,提出基于边界层超螺旋算法的直线电机宏动台控制,设计宏微复合定位和复合步进策略;同时,对垂直平台的位移转换误差进行位置补偿以及在
作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典型执行元件,永磁同步电机拥有许多其他电机所没有的优势,比如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控制性能好,因此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驱动系统也随之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伺服驱动器有以单芯片MCU、DSP作为控制核心,或以ARM+FPGA、DSP+FPGA作为核心的多芯片方案,后者结合了FPGA配置灵活、并行执行、实时性高以及微处理器驱动丰富、开发难度低的优点,
电子税务系统有效解决传统线下办税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但同时受到了办税业务本身复杂性的影响,电子税务系统存在操作复杂、难以理解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并将其应用于面向电子税务的语音交互式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下同)操作指引系统中。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主要涉及知识库的构建、语义分析、意图判断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此,本文针对办税业务这一领域,着
人与物体交互关系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使机器人更深入地理解物理世界的重要一步。不同于物体检测、人体姿态检测、场景分割这些只对场景中物体进行独立检测分割的视觉任务,人与物体交互关系检测是进一步推断出场景中某人与某物体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关系,具体就是要在定位存在交互关系的人以及物体的同时推断出其交互动作类别。人与物体交互关系检测在人机交互、服务机器人、视频安全监控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研
电动助力转向(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由于其经济性、环保性以及助力可调节性等优势,已经取代传统的液压助力和机械助力转向系统,成为了乘用车转向助力系统的首选方案。目前,乘用车广泛使用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Column-type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CEPS)系统,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车辆的转向感受,CEPS系
由于高放射性核废物中的锕系核素(例如镎)具有放射性强、半衰期长和毒性高等特点,开发出高可靠性的陶瓷固化体是核废物处理领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钙钛锆石陶瓷(Ca Zr Ti2O7)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辐照和抗浸出性能而被广泛关注,然而对于钙钛锆石陶瓷的新型制备方法和钙钛锆石固化体用于固化镎的研究都未被报道。本论文首先以钛酸钙(Ca Ti O3)、二氧化钛(Ti O2)和二氧化锆(Zr O2)为原料,通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柔性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柔性可穿戴设备相比于传统刚性设备,具有更好的贴合性和舒适性,通过从人体皮肤获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生理参数和环境状态,因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液态金属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自由变形性等性能,是柔性电子设备中首选的导体材料之一,而其中液态金属的图案化更是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针对不同的图案结构需求应
目前虚拟实训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瓶颈问题需要解决,复杂设备的虚拟维修或拆装就是其中一个问题。复杂设备的拆装训练要求虚拟环境能够尽可能接近真实环境,包括了拆装逻辑、用户的拆装动作等等。因此,能够对用户复杂的拆装动作进行准确的跟踪与识别就变得至关重要。此外,复杂设备的拆装往往不是单用户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至少2人进行协同操作才能完成。课题对虚拟实训中多人协同拆装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3D打印的出现给金刚石工具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目前关于金刚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对于在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优化、致密化机理、微裂纹控制工艺、热损伤现象等问题的研究仍在早期探索阶段,鲜有系统研究的报道,开展相关研究对于金刚石工具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课题以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为核心增材制造技术,以金刚石/TC4复合材料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