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用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意象理论对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中意象的处理进行初步而系统的研究。 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诗篇,都应有新颖完美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和文论很早即注意诗歌意象的研究。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论中意象理论的初步探讨,本文指出意象是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意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象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事物,他们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意象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物象。中西文论中对意象的解读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两者都强调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认为意象是情景交融的审美形象。其不同点在于以下三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偏重于“意”,偏重于抒情和言志;英诗中的意象更偏重于“象”,偏重于模仿和写实,意象表达的内容不如中国古诗中的“意”深刻与丰富。中西诗歌中意象的呈现方式也不一样。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诗一般有多个意象,而且意象的呈现缺乏精细的刻画,多个意象在一个平面上直接拼合;英诗中一般意象比较单一,刻画细致精确,如若出现几个意象,决不会是中国式的平面拼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有沿袭性的特点;英诗中的意象更注重新颖性与独特性。 意象在诗歌中有如下作用。一是鲜明地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思。意象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形成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二是将抽象的,不易把握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三是蕴涵和表现丰富的内容,通过运用典型的意象,诗人可以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四是创造新颖奇特的艺术形象或意境,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意象在诗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诗人的情思要通过意象的选取和组合才能得以表现。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毛泽东诗词中的意象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谈到了毛泽东诗词中意象的四大特点。一是雄奇壮丽,浩瀚博大的意象,如“苍茫大地”,“茫茫九派”,“沉沉一线”,“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据统计,“万”字在毛泽东五十首诗词中出现二十七次,使用频率之高实属罕见。二是擅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