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干扰下的西北干旱区绿洲迁移演化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流域中的绿洲正在发生着更为频繁的迁移演化。这些变化直接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演化进程的影响。基于2002~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对黑河流域、疏勒河流、石羊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的绿洲迁移演化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综合水文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黑河流域中下游天然绿洲迁移演化的驱动机制;综合考虑自然驱动因子和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黑河流域中游平原地带人工绿洲迁移演化的主导驱动因子进行了识别。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2002~2012年之间,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的绿洲多数情况下均处于扩张趋势。天然绿洲在整个研究时段的动态变化都相对稳定,而人工绿洲的动态变化则较为剧烈。整体而言,人工绿洲处于较高水平的扩张趋势,这反映了人类活动对于绿洲影响的加剧。(2)黑河流域的绿洲重心整体向下游方向移动,而疏勒河流域的绿洲重心则整体向上游方向移动。石羊河流域的绿洲重心在2004~2006年间向下游移动,在2006~2012年间又向上游移动。在绿洲与荒漠的转化过程中,贡献率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原和林地。在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天然绿洲向人工绿洲的转化。(3)天然绿洲驱动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黑河流域中下游,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是天然绿洲的主导驱动因子。地下水埋深通过影响植被盖度的分布来影响天然绿洲的迁移演化进程。本研究建立了地下水埋深与植被盖度的相关关系,发现植被盖度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升高而发生下降的过程可以分为0~2.3m、2.3~6.8m和6.8~7.3m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不同的分区对应着不同的主导植被类型。(4)人工绿洲驱动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绿洲的迁移演化受到自然驱动因子和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的共同影响。在研究时期主导的驱动因子是农业科技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
其他文献
继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高考实行3+X之后,从2001年开始,全国其它省市高考也将逐步实行这种形式的考试。
期刊
山西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在通知中指出,芒种已过,麦收由南向北全面展开,夏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各地都要立即行动起来,以市场经济为向导,紧紧围绕实现
本文介绍了基于IPv4的移动IP的协议原理和报文类型后,给出了IPv6的移动性支持,包括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比较、移动IPv6的实现原理、动态宿主代理地址发现、动态绑定、入口过滤等。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它既需要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有理性思维上的认知与判断,又需要学生对旋律美感、歌词美感有感性思维上的欣赏与鉴定,因此,它是一个融合理性思维与感性
通过对秦沈客运专线B28-9标段施工实践的总结,综合介绍PC简支箱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并对现浇膺架的设计及膺架预拱度调整、混凝土施工、预施应力、高位落梁及纵、横向移梁等施
介绍德国基于动态轨距优化(Kinematic Gauge Optimization)方案设计的FAKOP道岔,针对18号客运专线轨距加宽式转辙器,利用美国动力学软件ADAMS/Rail建立了车辆/道岔转辙器动力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我院1994年10月-1997年10月58例胆源性胰腺炎住院人早期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8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后,痊愈54例
以可见光为激发光,观测了稀土配合物的喇曼散射和超瑞利、超喇曼散射光谱,简单论述了超瑞利和超喇曼散射的理论,对实验测出的谱线进行了认证与分析。
平行性问题或作用深度问题影响着正电子放射层析系统(PET)的成象分辩率。本文提出和评价了一种二阶深度编码探测器,这个探测器是由两层LSO晶体和位置灵敏型光电倍增管(PS-PMT)组成,上层的晶体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