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碳排量逐步增加,低碳城市、低碳住区建设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优化住区用地功能布局,减少单一功能用地,激发住区内部活力是低碳住区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绵阳市高水片区为例,旨在探讨居民日常出行行为、住区功能混合、家庭碳排放三者的互动关系,这对低碳住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建立了家庭出行碳排放和功能混合度的数学计算模型、出行行为与功能混合度、功能混合度与碳排放的统计分析模型。本研究在整理相关文献、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出行行为为功能混合度与碳排放的联系媒介,对出行行为、功能混合度、家庭碳排放这三者的互动关系作出理论假设,并建立了相关量化研究模型。其次,从碳排放视角对住区居民出行行为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2019年对高水片区选取的12个样本区或研究单元的471户家庭的出行行为调查数据,根据建立的家庭出行碳排放定量估算模型,计算各样本区的碳排放总量。将出行碳排放作为测度居民出行行为的工具,结合实体空间环境中不同功能用地分布情况对比分析高水12个样本区的居民日常出行行为差异。对比发现位于高水北部的样本区购物出行、娱乐出行、就医出行等行为产生的碳排放高于其他区域;这反映了该样本区周边相应服务设施的缺失或与居民需求的不对等。然后,探讨住区功能混合度对居民出行行为及家庭出行碳排放的作用机理。根据已建立得住区功能混合度与居民出行距离、出行方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功能混合度与家庭碳排放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功能混合度-行为-家庭碳排放的互动机理。通过分析发现,提高住区功能混合度,有助于减少居民日常出行距离和降低私家车的依赖程度,解决居民生活需求,从而降低家庭出行碳排放量。最后,提出住区功能混合优化的路径。根据15分钟生活圈规划标准与居民对周边服务设施满意度,调整住区业态,激发社区活力,促使居民就近解决日常生活所需,从而减少居民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增加居民步行频率或公共交通使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