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90年代初,随着塑料产量和进口量的增加,每年我国的塑料消费总量也在持续增加,同时塑料制品垃圾的处理也给政府带来了难题。“白色污染”给公众带来视觉污染,同时水质和土壤也受到污染,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生活。“限塑令”作为一项公共的环保政策,致力于改善生活环境,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通知》,在2008年开始进行实施,但目前结果表明“限塑”效果不佳,成为一纸空文。为了使人们更加了解“限塑令”,突显它的重要性,以及强调我国目前的环境情况急需实行“限塑”政策,摆脱现在的尴尬境地,使政策重现活力。文章通过对“限塑令”的出台背景,以及将“限塑令”政策执行过程详细划分为三个阶段:“限塑令”政策发布、“限塑”试点、“限塑令”政策正式实施,在各阶段中用事实和数据描述情况。同时通过对2007年到2011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中塑料袋含量的分析以及我国污染治理投入对“限塑”的影响分析政策执行效果,并运用执行理论、“经济人”假设、博弈论和“ppp”公私合营等理论,从政策自身存在的缺陷、执行主体和客体特点、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执行配套措施不足,对我国“限塑令”执行中出现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文章最后通过优化该政策执行主体、加强宣传政策工作、健全政策执行机制、建立有效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加大投入研发替代品等一系列的工作来完善该政策的执行,确保政策落实,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