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可重复性强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并应用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Genistein)对该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进行干预研究,以此研究Genistein在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存在的治疗价值。方法:第一部分:三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以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6只。定位Co7/8、Co8/9及Co9/10椎间隙,分别用16G、18G及26G注射针头分别穿刺,以纤维环穿刺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周、2周和4周随机选取6只大鼠,行磁共振T2像矢状位扫描,根据椎间盘信号计算Thompson评分。检查完毕后处死大鼠,取Co7/8、Co8/9及Co9/10椎间盘行HE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根据HE染色计算组织学评分,并观察髓核组织Ⅱ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趋势。第二部分:三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以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空白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6只。空白组为造模组,且不予Genistein注射;实验组造模后按Genistein的注射剂量(5mg/ml、10mg/ml和20mg/ml)分3组。MRI扫描、HE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同第一部分。结果:第一部分:Co7/8椎间盘信号在穿刺后一周开始下降,而Co8/9、Co9/10信号仍呈现为高信号,两周后Co7/8椎间盘信号进一步降低,呈现出“Dark disc”,且椎间隙变小,Co8/9椎间盘信号开始降低,呈退变表现,观察期间Co9/10始终呈高信号,Co7/8在穿刺一周后的Thompson评分与正常椎间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2周后,18G穿刺组的Thompson评分降低出现统计学差异,Co9/10椎间盘在穿刺4周后,信号略微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一周后,Co7/8椎间盘髓核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纤维环结构紊乱,有的呈破损状,且纤维环与髓核分界不清,髓核体积随穿刺时间逐渐缩小,在穿刺四周时,髓核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呈纤维化表现,Co8/9椎间盘在穿刺两周时,髓核开始缩小,纤维环扭曲,呈退变表现;四周时,髓核细胞进一步减少,纤维环结构紊乱,Co9/10椎间盘造模观察期间,仅在四周时出现髓核细胞少量减少,纤维环轻度破坏,根据组织学评分标准,Co7/8椎间盘在造模一周后的组织学评分与正常椎间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随时间逐渐升高;Co8/9椎间盘的评分在造模两周时出现统计学差异;Co9/10椎间盘的组织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Co7/8椎间盘在穿刺后一周时Ⅱ型胶原染色颜色变浅,且随时间增加,阳性染色逐渐减少,Co8/9椎间盘中Ⅱ型胶原蛋白阳性染色在两周时开始变淡,且阳性染色区域变小,Co9/10椎间盘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与正常椎间盘相比,无明显差异,可见在髓核组织中呈广泛的黄色或黄棕色染色。第二部分:造模后一周干预组与空白组相比,椎间盘信号有不同程度改善,药物干预后的椎间盘信号强度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椎间盘信号逐渐降低,药物干预一周时,5mg/ml剂量注射组椎间盘Thompsom评分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g/ml剂量注射组及20mg/ml剂量注射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干预四周时,20mg/ml剂量注射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mg/ml剂量注射组的组织学评分与空白组相比,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g/ml剂量注射组及20mg/ml剂量注射组的组织学评分在干预一周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药物干预四周时,10mg/ml剂量注射组无统计学差异,20mg/ml剂量注射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mg/ml剂量注射组干预一周后,髓核中Ⅱ型胶原蛋白染色呈淡黄色,随着时间增加,颜色逐渐变淡,在干预四周时,髓核中基本无阳性染色可见;10mg/ml剂量注射组及20mg/ml剂量注射组在干预一周后,髓核组织中阳性染色区域较多,且呈黄色或棕黄色,在干预两周时,10mg/ml剂量注射组的阳性染色开始变淡,20mg/ml剂量注射组仅在干预四周时出现阳性染色区稍变小。结论:1.针刺纤维环法是一种方便可行的椎间盘退变模型的造模方法,且18G针头最适合于造模,26G针头适用于椎间注射药物。2.Genistein能延缓大鼠椎间盘退变,但不能阻止退变的发生。3.Genistein的疗效与药物浓度相关,药物浓度越大,疗效越明显。4.Genistein在椎间盘退变的预防中存在一定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