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短花针茅种群SSR多样性及其气候因子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sl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为暖温型荒漠草原的建群种,也是重要的牧草资源,广泛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区。由于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荒漠草原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减弱。因此,探讨短花针茅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揭示影响其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对于深入理解荒漠草原主要建群植物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退化荒漠草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践也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内蒙古高原由东向西采集的21个短花针茅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15个SSR分子标记,通过群体遗传学的分析方法,刻画短花针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检测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及基因流水平,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遗传多样性  利用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出12对条带清晰、多态性良好的短花针茅SSR引物,并扩增出166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13.8条。在物种水平上,短花针茅的期望杂合度(He)是0.7258,Nei’s多样性指数是0.7251,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1.7384,表明短花针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  STRUCTURE聚类结果表明,21个短花针茅群体共分为3组,遗传变异大部分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和组间遗传变异较小。F-统计分析表明短花针茅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822,平均基因流为2.7924,说明短花针茅呈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且基因流较为充分,因此不存在由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  (3)空间分化的气候和地理因素  Mental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短花针茅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关,但是与环境距离相关。短花针茅群体的遗传距离与温度和降水因子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水热差异是导致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种群产生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对天童常绿阔叶林萌枝更新的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应用树干解析法对本地区4个常见优势种萌生个体和实生个体树高和地径两方面的生长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在生长
研究背景与目的:铀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风险因子,具有化学及放射性毒性。肝脏和肾脏是铀的主要靶器官。目前发现,氧化应激是铀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使用抗氧化剂或许能清除铀在体内诱导产生的自由基,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硫化氢(H2S)被认为是继NO和CO之后的第三类气体信号分子,研究证实H2S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细胞及器官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许多肝肾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H2S也起着关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热条件,使得重庆境内植被类型丰富,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该区也成为我国特有、孑遗、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单种科、属植物集中分布区之一。金毛狗(Cibotium
在真核细胞中,DNA 的复制被严格的调控,以确保遗传物质传递的保真性。DNA 复制起始的控制机制确保了 DNA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只能被复制一次,使 DNA 的合成被严格地控制在 S 期。
试验于2012年至2014年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进行,对平原县奶牛专业合作社情况调查研究,探讨了奶牛业生产体系,进而比较了玉米带穗和去穗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物质能量利用的
丽格海棠(Rieger Begonia),又称玫瑰海棠,属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因其花色艳美、花型多样、花朵硕大、花期特长,尤其是在春节开花,深受市场的欢迎。目前,最好的丽格海
研究背景:大量的科研数据和实验资料表明,在失重和模拟失重条件下,均可使骨骼肌出现明显的废用性萎缩,不仅影响宇航员的工作效率、返回地面后的再适应能力,还会对航天员返回时的救生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肌萎缩的药物,是航天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对失重或模拟失重条件下导致肌萎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梭外肌的变化方面,有关药物的防护研究也大多集中在药物对梭外肌的影响方面。而研究资料证
目的:根据天然食道肌层内环外纵的双层结构,制备出一种具有双面微槽构造的生物降解性的聚氨酯(PU)支架,作为食道肌层损伤修复的替代物,引导食道外纵肌和内环肌的再生,并在动
本实验以绵羊为研究对象,通过舍饲控制实验,研究添加不同功能性植物及提高功能群多样性对绵羊采食量、食性选择及采食行为策略的影响。本研究试图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草食动
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内蒙古草原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放牧是内蒙古草原上使用最广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